為世界留下最美好的事是甚麼?法國印象派先驅之一、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相信,親手繪畫一幅好畫,聊勝千言萬語。是以其藝術生涯中總是傾盡心思,以唯美筆觸記下無 · · ·
從飲食地景到藝術聯想 人生不一定永遠大魚大肉,偶爾來點家常「炒雜碎」也滋味。從前的廣東移民遷往美國唐人街之後,為了搵食維生亦思念家鄉風味,靈機一動研發了名為「雜碎」(Chop Suey)的菜式,將簡單 · · ·
「無論是近看抑或遠觀我的作品,聚焦於畫布的任何一個角落,你都能感受到我在繪畫時毫不鬆懈。我認為ZOOM這個概念能夠傳神地總結我的所有創作。」日本新世代畫家佐野凜由輔對於創意自有一套理念。 佐野從小着迷 · · ·
自21世紀以來,新加坡除了力拼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一直渴想成為「亞洲文藝之都」。趁疫後「全球大洗牌」的機遇,當地政府既已公佈重新對外通關,亦同步推出一連串藝術及文化盛事,吸引世界各地人士前往交流,其 · · ·
荷蘭藝術史上人才輩出,古典時期有林布蘭、現代有梵高及蒙德里安,到當代則有荷蘭攝影大師Erwin Olaf,各自以不同的創意手法詮釋人間故事。 當中Erwin Olaf絕美的詩意影像,就於韓國水原市立美 · · ·
‘Risk it; go for it. Life always gives you another chance, another go at it. It’s very importa · · ·
於疫情爆發的幾年間,每個人的生活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癱瘓,有些人丟了工作、有些人痛失至親、有些人被逼隔離⋯⋯過程中,你可曾覺得連「時間」的觀念亦起了變化? 日裔巴西籍藝術家 Oscar Oiwa的沉浸式 · ·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即將於7月開放,當中來自故宮博物院的914件珍貴文物亦抵達香港,並準備於開幕展中展出。今次,香港故宮特別向故宮博物院借出珍藏來港展出,也是故宮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以來, · · ·
傳奇藝術組合Christo and Jeanne-Claude,多年來在世界各地的地標進行包裹式藝術創作,其創意之趣味與及作品之規模,一直令人驚訝。隨著二人先後離世,作品已成絕響,不過後人希望將藝術家 · · ·
駐三藩市藝術家Koak在其藝術實踐中,擅於創作充滿情感的人物肖像,並為其賦予一種自主性和內在生命,她從漫畫的視覺語匯中汲取靈感,以作品探討性別和形式的階級劃分,並質疑社會上對於身分和人性的既定文化現象 · · ·
談藝術的時候,人們較常論及藝術家的構思及技法,或作品的寄寓和觀感等,但有關觀眾的角色又該怎樣看待呢?步向後媒材(Post-Medium)時代,除卻傳統及單一的展示,愈來愈多展覽強調觀眾運用五感參與作品 · · ·
即使身處數碼時代,閱讀的方式漸見數位化,愈來愈多人傾向透過電子閱讀器,瀏覽世界各地的資訊,但對於鍾情雜誌文化的讀者來說,一書在手的閱讀樂趣始終難以取代,尤其喜歡研探影像及排版設計的話,實體的存在更加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