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東方快車搬到展覽館!「鮮花骷髏」藝術家Jacky Tsai蔡贇驊打造出8米長「周杰倫版清明上河圖」

鮮花骷髏系列,是旅英華人普普藝術家蔡贇驊(Jacky Tsai)的成名佳作。當年22歲的他,在英國時裝品牌Alexander McQueen工作室實習時的偶然創作,自此成為了個人標誌性的藝術符號,以鮮 · · ·

ARTE M Hong Kong一周年!4大全新數碼藝術展品沉浸式體驗

沉浸式展覽日漸普遍,位於港島鰂魚涌的ARTE M HONG KONG,去年10月起首度於香港亮相,透過影像輔以聲音及香氣,帶來前所未有的數碼藝術新體驗。為慶祝開幕一周年,ARTE M即日起展出一系列全 · · ·

維港樂「游.遊」:跟藝術的妙趣邂逅

不是每個城市都看到海洋,香港卻幸運地是個環海的城市,而「維多利亞港」更是陪伴無數人成長的集體風景。與之毗鄰的香港藝術館最新推出的「游.遊」展覽,亦以漂亮海港作為主題,邀請兩位本地藝術家陳惠立及蔡偉權, · · ·

Patricia Piccinini大館展覽孕育異世界怪生物 令人不安的畸形美挑戰眼球

皮奇尼尼(Piccinini)的作品挑戰了我們對生物學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迫使我們直面基因實驗、科技、藝術,甚至人類本身的局限。 大館展覽「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策展人Tobias Berger · · ·

細閲書畫中的「情書」並遊歷藝術家曾建華建構的《寒江》

「情」乃人生而有之的感受,惟其往往私密又抽象,要怎樣將之好好詮釋,再傳遞予想念的對象?這倒是一門學問。 現於香港藝術館舉行的新展覽「情書——跨越虛白時空的不朽情懷」(下簡稱「情書」),正好讓我們潛入古 · · ·

重臨歷史一刻:瑞士攝影大師勒內.布里亞洲首次回顧展《視覺爆炸》

相對別的創作媒介,攝影較講求「在場」,拍攝者得就歷其境地等待、目擊及捕捉每個一閃即逝的瞬間。已故的瑞士攝影藝術家勒內.布里(René Burri)近60年的攝影生涯中,亦懷抱一刻即永恆的信念走遍全球的 · · ·

《超出建築》群展看建築的跨界創意

建築是牽涉人與空間,以至時間的藝術結晶。就功能來說,其原意本為人提供遮風擋雨的生活場所,但受到不同地域、時代及文化所影響,不同的建築物或建築群又會孕育出別具特色的風格和價值。 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 · · ·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展現後人類狂想

生活環境及社交模式的流動,深刻影響人類的思維及言行變化,由德國圖賓根藝術館館長Nicole Fritz發想、德國圖賓根文化交流協會Maximilian Letze擔當共同策展人策劃的「未來身體:超自然 · · ·

用藝術感謝花:香港素人畫家花婆婆首次個展《與花共舞》

若想畫出技藝高超的畫作,或許可以透過時間來訓練,但若要畫出如孩童般真摯的畫意,卻非常考驗創作者的心思是否純粹。在香港,有一位大隱隱於市、年屆八旬的素人畫家「花婆婆」,多年來憑個人對自然的喜愛,自學地繪 · · ·

「岡本太郎現代藝術賞」大獎得主SAIAKUNANA的Rebel Pink粉紅逆襲

尋夢路上,難免轉折。「岡本太郎現代藝術賞」大獎得主SAIAKUNANA,初出道的作品曾被批評為「saiaku(最悪)」,即日語「差劣」的意思,這驅使個性倔強的她於本名「NANA」前加上「SAIAKU」 · · ·

從「印象派先驅」雷諾瓦的畫裡尋看幸福

為世界留下最美好的事是甚麼?法國印象派先驅之一、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相信,親手繪畫一幅好畫,聊勝千言萬語。是以其藝術生涯中總是傾盡心思,以唯美筆觸記下無 · · ·

那些香港滋味:「石家豪:雜碎 2008-2022」

從飲食地景到藝術聯想 人生不一定永遠大魚大肉,偶爾來點家常「炒雜碎」也滋味。從前的廣東移民遷往美國唐人街之後,為了搵食維生亦思念家鄉風味,靈機一動研發了名為「雜碎」(Chop Suey)的菜式,將簡單 · · ·

1 2 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