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五月舞不停

「舞蹈」的歷史源遠流長,並隨人類的文明發展,不斷迸發出千姿萬樣的新境象,多元的舞蹈種類及展演方式,重往又叫人嘆為觀止。 自40年代起,法國高級珠寶世家Van Cleef & Arpels梵克雅 · · ·

細閲書畫中的「情書」並遊歷藝術家曾建華建構的《寒江》

「情」乃人生而有之的感受,惟其往往私密又抽象,要怎樣將之好好詮釋,再傳遞予想念的對象?這倒是一門學問。 現於香港藝術館舉行的新展覽「情書——跨越虛白時空的不朽情懷」(下簡稱「情書」),正好讓我們潛入古 · · ·

自重與尊重成就共融:《我(不)完美》

「傷健共融」是常見的平權議題,但多少人真正了解箇中情況?譬如談傷健者的藝術活需求和創意,主流大眾或許仍然知之甚微。所幸,全球表演藝術界正積極透過不同方法回應現象,以香港藝術節為例,自2019年起,其就 · · ·

重臨歷史一刻:瑞士攝影大師勒內.布里亞洲首次回顧展《視覺爆炸》

相對別的創作媒介,攝影較講求「在場」,拍攝者得就歷其境地等待、目擊及捕捉每個一閃即逝的瞬間。已故的瑞士攝影藝術家勒內.布里(René Burri)近60年的攝影生涯中,亦懷抱一刻即永恆的信念走遍全球的 · · ·

當「港漫」遇上「安古蘭國際漫畫節」:三位本地漫畫家的見聞錄

人類的創意與歷史,是經由社交、遊歷或市場開發等文化交流積累的,譬如全球三大漫畫盛事之一「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創立至今就提供了開放且多元的平台,孕育出無數優秀的創作或業界人才,是漫畫迷趨之若鶩的殿堂 · · ·

《超出建築》群展看建築的跨界創意

建築是牽涉人與空間,以至時間的藝術結晶。就功能來說,其原意本為人提供遮風擋雨的生活場所,但受到不同地域、時代及文化所影響,不同的建築物或建築群又會孕育出別具特色的風格和價值。 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 · · ·

《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展現後人類狂想

生活環境及社交模式的流動,深刻影響人類的思維及言行變化,由德國圖賓根藝術館館長Nicole Fritz發想、德國圖賓根文化交流協會Maximilian Letze擔當共同策展人策劃的「未來身體:超自然 · · ·

紀實攝影巨匠August Sander的《百臉人生》

「我從不讓人看起來不好,他們自己表現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鏡子,就是你。」德國紀實攝影巨匠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1876-1964)視每個人的臉孔如上蒼的藝術品,微妙地反映着時代的流 · · ·

用藝術感謝花:香港素人畫家花婆婆首次個展《與花共舞》

若想畫出技藝高超的畫作,或許可以透過時間來訓練,但若要畫出如孩童般真摯的畫意,卻非常考驗創作者的心思是否純粹。在香港,有一位大隱隱於市、年屆八旬的素人畫家「花婆婆」,多年來憑個人對自然的喜愛,自學地繪 · · ·

蔡贇驊《浮生—重生.下篇》顛倒生死觀

同一種事物,放諸不同文化語景之下,往往會衍生不同的意義。旅英華人藝術家 Jacky Tsai(蔡贇驊)向來鍾情探索跨文化或領域的題材,反轉人們對許多事物的既定印象,譬如「骷髏」就是他鑽研十餘年的視覺符 · · ·

《夜鶯玫瑰》還原南丁格爾的多元生命

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歷史上無數偉人於風光背後,因本領高、責任大,追逐理想時常會承受格外的磨礪和非議,有些苦楚又不僅來自職場、家庭或人際,更源於連場內心交戰。 香港話劇團「新戲匠」系列《夜鶯玫瑰》 · · ·

「岡本太郎現代藝術賞」大獎得主SAIAKUNANA的Rebel Pink粉紅逆襲

尋夢路上,難免轉折。「岡本太郎現代藝術賞」大獎得主SAIAKUNANA,初出道的作品曾被批評為「saiaku(最悪)」,即日語「差劣」的意思,這驅使個性倔強的她於本名「NANA」前加上「SAIAKU」 · · ·

1 2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