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石家豪×謝炎安.流行大改造

Posted On: 2023-08-15
Category: Art
Editor:

乍聽「流行」一詞,你會聯想起甚麼?只是一時潮流、一刻風尚?由香港藝術家石家豪和謝炎安合作的邦瀚斯(Bonhams)最新展覽《流行大改造》,兩人將運用各自擅長的藝術媒介及技巧,從「舊事物再創新」的視角出發,再現昔日話題人事物的風采,並為其注入新想像。他們期盼與普羅大眾分享往日美好,同時亦思考當下與未來的可能——每個時空自有來去匆匆的東西,可是好的流行之物經歷歲月洗滌,亦能淘出金沙,凝煉成永恆閃耀的「文化」。

香港藝術家石家豪(右)和謝炎安(左)將於邦瀚斯(Bonhams)最新展覽《流行大改造》從「舊事物再創新」的視角,為昔日話題人事物注入新想像。

邦瀚斯的文藝使命

2019至2022年間,寰球也好、香港也好,同樣經歷連串世事變遷,特別疫情之下,許多創意計畫不似預期,許多創作人亦屢遇衝擊,但萬般不確定與混沌,又促使真心熱愛藝術的人,極力爭取機會合力做有意義的事。譬如2021年秋季,石家豪和謝炎安兩位中大藝術碩士唯二的同屆同學,就於畢業廿載後久別重逢,聯手一場名為《男子雙打》、副題「藝術碩士二十周年」的繪畫展,既圓共同創作的心願,亦跟公眾互相打氣。

難得的是,今回雙方無需再等二十年,又已迎來新一場雙人展《流行大改造》,邦瀚斯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管關尚鵬 (Marcello)是促成機緣的推手之一。「有幸策劃展覽,在公在私都高興。宏觀來說,邦瀚斯作為一間國際拍賣行,從來不只看重市場或銷售等環節,更渴望善用已有的脈絡及資源,向各界推廣收藏或創作方面的知識及文化,以達至完善的產業鏈循環。」近年,部門致力協助多位有潛質的本地藝術家開拓展覽機會,「像年前口碑甚佳的黃進曦(Stephen Wong)《麥理浩徑》,以及 Eric So《The Storyteller》,都反映了香港藝術家及收藏家的熱情。」

Marcello與團隊延續策略及文化責任,「願能更進一步,引導業界及公眾關心市場銷售等數字背後,所蘊藏的藝術價值和人文故事。」構思時,眾人聯想到流行文化跟大眾社會(mass society)發展息息相關,人們常以此建立自我意識(Subjectivity),或尋找個人的社會定位及身份認同,以至跟不同群體之間的聯繫,「相信會是很好的切入點,引發多元化的討論。」加上,他觀摩過《男子雙打》後,深被兩位藝術家長年關注流行的熱情所打動,「恰好,我也是中大藝術系畢業生,私底下懷抱跟校友在藝術上互相砥礪的願景,於是決意連結大家,從現有基礎出發、但別於《男子雙打》強調的『二人』性質,更聚焦地探討『流行』的性質及其在社會的普遍性,如『俱樂部』概念般,邀請更多人走進展覽、尋找趣味。」

邦瀚斯亞洲區現代及當代藝術部主管關尚鵬 (Marcello)分享是次《流行大改造》的策展動機及目標。

互相成就的追求

「除了『流行』這大主題,『大改造』也是關鍵詞。」石家豪和謝炎安同聲表示,兩年前首度於《男子雙打》展覽個人作品,並共同創作四幅合作畫,多少基於大家頗懷念從前修讀碩士時,那種藝術及學術生涯「相依為命」的情感,故此當時展覽較側重探索「二人」合展的手法或效果,惟來到《流行大改造》雖沿襲了前次的創作經驗或模式,「但精神核心卻更偏向以藝術形式,描述流行文化從過去到當下的特質,以及其演化至今又跟新世代有何關係。」

石家豪就「大改造」提出比喻,「以電影界為例,為了保育經典及重新推廣舊戲,不時有菲林修復、或轉換4K數碼格式、或導演剪輯版等再上映。今回,我和阿安構思怎樣詮釋『流行』這回事,亦嘗試參考這角度,希望不是單純兩個阿叔一味跟後生講舊時幾輝煌,而是以更開放和客觀的心態,重新檢視我們成長階段接觸過、認識過、喜歡過的人事物,到底經歷時間洗禮後留下了甚麼?那時,我們又有否因為年齡或認知等局限,像重看4K影片時才發現VCD版或電視版畫面太朦朧,其實也遺漏了一些重要的細節?或,現在看舊日又會否受某些『心理濾鏡』影響,看出不一樣的光景和感想?」

謝炎安亦補充,「選用『大改造』這詞彙,亦別有寄意。回看古時的文人墨客,時有以詩畫會友的習慣,但較少將一幅作品互相交換創作;西方亦有過如Andy Warhol和Jean-Michel Basquiat共繪一幅畫的情況,但因兩人輩分和畫壇地位差異頗大,所以或有人會看出競技意味;還有其他類似的西方藝術家故事,都帶點『破壞』、『挑機』成份。」縱觀不同案例後,他們思考到再以雙人模式合作展,究竟想表達甚麼概念或心思時,「大家心裡最渴望始終是藝術的『交流』和『成長』,這不僅講我倆之間,也跟公眾之間,希望達至『1+1=3』或更大的啟發性。因此,展覽最終就定案出『大改造』,而非『大破壞』、『大顛覆』的主題,透過將舊有的流行人事物重新拼湊、改編和組合,展現各自想法也連結當代觀眾。」

石家豪難忘大坑名勝「虎豹別墅」花園裡七彩的傳統人物及動物塑像,作品《虎豹叩門》嘗試再現當中色彩與情調。

阿安與豪哥Filter看流行

講到「流行、藝術與人文」的連繫,石家豪因著長年鑽研這一範疇,每每談論起這部份都感觸和想法良多。「一般講『流行』,普羅大眾首先想到的,離不開歌影視等產物,至於藝術?較常被視作小眾文化。但我從小學到大學階段,以至後來的藝術生涯中,其實長年都是深受跨界別的創意所薰陶,自己既喜歡聽好多歐西或廣東流行曲、鍾意睇周潤發及周星馳的電影,但同時亦很專注學習工筆畫或中國藝術通史等。看似大不同的媒介,都滋養著個人的知識長成和眼界開展。」

相信媒介縱不一,精神卻互通,石家豪多年來用心以藝術尋問流行的可塑性,亦將以流行轉化成新的香港藝術語言,《流行大改造》也不例外,繼續於既有風格作新嘗試,例如《宋瓷新裝》(2022)如一貫的創作目標,將中式藝術傳統及陶瓷器圖案,化成畫中人的衣飾,翻譯為當代可理解的圖像,但媒介上則從熟悉的工筆轉移到塑膠彩和油彩,展現嶄新的視覺質感;《摩登拿》(2023)將多位香港已故現代藝術大師,包括張義、陳福善、方召𪊲及陳餘生等人組成「大樂隊」,致敬前人的藝術成就;畫了多年「發哥」、「曼玉」等名人系到,終於圓不少「豪粉想看星爺」的心願,在《喜劇大王》中選畫了六款周星馳的喜劇電影造型;另外,緊貼年輕人的哈韓熱潮,新作《四女神》又跳脫地以當時得令的韓國女團Blackpink為藍本,把佛教傳統圖像與當代香港文化結合成畫,探索香港以至東亞/東南亞的明星文化,以「人vs神」概念引發關於「Fandom」(粉絲文化)的浮想與迷思。

「豪哥有『豪哥Filter』看傳統與流行,我則有『阿安Filter』重塑人物。」這些年,謝炎安透過知名系列《近世人物誌》,繪畫了眾多近代文化英雄的肖像畫,包括本地巨星張國榮、林憶蓮,或藝術家梵高、Andy Warhol、漫畫家Stan Lee及鳥山明等,是次在《流行大改造》中,他也繼續相關的創作,「我喜歡挖掘一些公眾眼中看來理所當然的形象,但實際卻可能跟認知截然不同的人物個性,或關聯的事物。」他舉例《1984年洛杉磯的夏天》的靈感源於「陳百強(Danny)作為一代情歌王子,常穿著素淨白衣、官仔骨骨的造型示人,這的確是其代表性的幕前形象之一,只是搜查舊訪問或資料,卻又會常看到曾與他共事或生活的友人,分享Danny對時尚、Disco音樂及舞蹈的熱愛,私下的性格亦有如他另一花名『小妖』般,除了乖乖的斯文形象外,有著活潑的一面,就如《百強84》中的形象,由昔日的文弱小男生,變身成陽光肌肉男。」

謝炎安就沿此意念,參考了《百強84》CD封面,配以與他同樣魅力煥發的張國榮《Leslie》CD封面,並融入同年David Hockney為洛杉磯夏季奥運會所創作的『併合寶麗來攝影系列』(Composite Polaroid)風格入畫。讓人從靜態畫面蘊含的動態能量,感受流行文化的許多巨星於閃爍以外,「他們亦有普通人的生活渴想或情感欲望,跟你我一樣是有血有肉、有故事的人。」

謝炎安的作品《1984年洛杉磯的夏天》展現陳百強活力又健碩的陽光性感,跟固有的白馬王子形象煥然一新。

你是流行拼圖的重要一塊

除卻個人作品,兩人亦聯手繪畫了《夾娃假期》、《龍爭貓鬥》和《夕陽恐龍》三幅新畫。「兩年前,我首次跟謝炎安合作四幅畫,只設定每人各自為兩幅發辦,由對方接手完成,唯有題材完全不限,產生意料之外的趣味,但難以構成有主題的系列。」石家豪說今次大家同意題材先行,像《夾娃假期》直接由他以日本偶像開題作符號,對方從《近世人物誌》系列再建構,再配上其以玩具亂入的畫面,帶出藝術世界中創作者往往也執念自己是風靡萬千的偶像,實情卻比靜躺待夾的公仔,更顯生命渺茫。至於,另外兩張畫作手法類近,一幅將1973年李小龍經典電影《龍爭虎鬥》化成「囡小龍」,一幅則以九龍荔枝角已消失的遊樂場荔園中的「恐龍屋」,結合日本動畫家庵野秀明的シン宇宙,「既勾起香港人回憶底層深處的情感記憶,另一方面也讓我們從香港『文化大雜燴』的流行文化特色中,觀照這些年來自己、旁人或社會經歷了哪些變化?若然從前留下的,仍然有其意義,那麼我們當下所做的一切、所說的故事,會不會在未來又會迸發出意想不到的火花?我們也沒有確切答案,但希望你們若感興趣,可以親自到場一起討論、一起思考。」謝炎安和石家豪認為流行文化的連帶上,從不只創作者的付出,更需要有觀眾的同在與回應,但願每個人都不要停下來,繼續用各自的方法去紀錄、去創造,屬於我們的流行文化。

石家豪和謝炎安聯手繪畫作品《夕陽恐龍》

《流行大改造》石家豪與謝炎安新作
日期:
8月3日至25日*,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8月5日及8月19日,下午2時至6時
*星期六、日除外
地點 : 香港邦瀚斯拍賣中心 金鐘太古廣場一座 20 樓
查詢 : 2918 4321 / hongkong@bonhams.com
網址 : bonha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