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三藩市藝術家Koak在其藝術實踐中,擅於創作充滿情感的人物肖像,並為其賦予一種自主性和內在生命,她從漫畫的視覺語匯中汲取靈感,以作品探討性別和形式的階級劃分,並質疑社會上對於身分和人性的既定文化現象 · · ·
在文化認同的趨勢下,「亞洲人」的作品雖然不再被人輕視,但當中附帶的「個性」與「獨到」,卻伴隨著「藝術全球化」的現象而變得模糊。正如人們通過數位科技獲取信息和傳播媒介日漸普遍,意味著感知世界的方式,實際 · · ·
ViuTV籃球劇集《季前賽》最近熱播,劇中MIRROR成員姜濤、Edan呂爵安等人,連同張繼聰不時聚首於屋邨商場天台球場。過去都是晾衫或孩子玩樂的地方,近年基滙資本民坊(民坊)積極翻新多個本港屋邨商場 · · ·
「在我看來,香港是一座密密麻麻的城市,憑借其緊湊的城市製造痕跡的肌理,與豐富多彩的自然伸展環境交融共存。」—— Daphné Mandel 曼樂婷 《萬物城市》 在香港的繁盛背後,許多隱沒於城市中的鄉 · · ·
談藝術的時候,人們較常論及藝術家的構思及技法,或作品的寄寓和觀感等,但有關觀眾的角色又該怎樣看待呢?步向後媒材(Post-Medium)時代,除卻傳統及單一的展示,愈來愈多展覽強調觀眾運用五感參與作品 · · ·
「只要有鋪好的表面,我就有理由帶著滑板去任何地方。」––– Patrik Wallner 在滑板領域,照片是滑手的第二語言,一旦你推動滑板,世界便與板下的滾軸並行。知名攝影師Patrik Wallne · · ·
即使身處數碼時代,閱讀的方式漸見數位化,愈來愈多人傾向透過電子閱讀器,瀏覽世界各地的資訊,但對於鍾情雜誌文化的讀者來說,一書在手的閱讀樂趣始終難以取代,尤其喜歡研探影像及排版設計的話,實體的存在更加重 · · ·
收到日本漫畫家藤子不二雄Ⓐ離世消息的早上,心裡就不自覺地響起「忍者喜歡你」這句歌詞(《忍者小靈精》粵語版歌詞),懷緬那個日本動畫都會配上廣東話主題曲的美好時代。藤子不二雄Ⓐ創作的《忍者小靈精》、《Q太 · · ·
年假期間,寒流來襲,看不少人於網上分享抗寒心聲,既感恩即使生活不算富裕,卻至少有家可歸、有瓦遮頭,同時亦感念社會中全乃背後無數勞動者以汗水、時間,甚或健康所築成,略感心酸。 被譽為「礦工畫家」的洪瑞麟 · · ·
於1943年首次出版的《小王子(Le Petit Prince)》,今日已成為一代經典名著。這部由法國作家聖艾舒比尼(Antoine de Saint-Exupéry)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創作的小說, · · ·
從躁動不安到冷靜共存,是疫情爆發至今逾兩年,全人類共同經歷的一課,當中世界各地飽受衝擊的文化藝術從業員,亦從連番停擺及延期的考驗中,逐漸摸索出策展與溝通新模式。三年一度、邁入第五屆的「日本2022瀨戶 · · ·
Glenmorangie(格蘭傑)的魅力,在於無窮想像帶來的驚喜。多年來酒廠抱著從一而終的態度,以換桶陳釀的科學手法﹑私有的水源淨地及優雅高企的蒸餾器,締造出蘊含濃郁花香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格蘭傑18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