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乃沾,香港著名畫家,今年91歲,畫了大半生,舉辦過多個個人及聯合畫展,出版過數本畫冊,2008年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表揚藝術成就;但他卻未有以「藝術家」自居,自言這些年來畫畫都是一種生活手段。說來語 · · ·
「有時候我甚至不覺得自己是個攝影師,而是一個藝術家,需要創作。」––– Maria Svarbova 整齊與對稱,淡雅粉嫩的用色,強烈潔淨的光感,初看斯洛伐克攝影師Maria Svarbova作品的人 · · ·
「手袋」不僅可用以載物,它亦別具時尚美學,也可映襯讀出用者的品味情感,怎樣投資手袋更是一門專業學問。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英國V&A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 · · ·
從踏進山林一刻,就會不自覺認識山、感受山、崇拜山。這片依山而建地方,山景總教人着迷:山中有山、連綿不絕。翻查資料及發原來香港有300多座大大小小的山,謂辭海曰:「凡陸地聳出地面,約達三百二十公尺,統稱 · · ·
當藝術治療逐漸成為精神健康領域中的當代佼佼者,法國的美術館開始意會到藝術和治療的重要性。位於巴黎的Palais de Tokyo(東京館)將於今年十二月創辦嶄新的「照顧中心」,推動藝術在身心安康方面的 · · ·
義大利威尼斯雙年展從來都是藝術界盛事,今年度,西九文化區視覺文化博物館M+與香港藝術發展局一同呈獻「徐世琪:懸浮,香港在威尼斯」展覽,代表香港參與第59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外圍展。居港獨立策展人周安曼擔 · · ·
年假期間,寒流來襲,看不少人於網上分享抗寒心聲,既感恩即使生活不算富裕,卻至少有家可歸、有瓦遮頭,同時亦感念社會中全乃背後無數勞動者以汗水、時間,甚或健康所築成,略感心酸。 被譽為「礦工畫家」的洪瑞麟 · · ·
位於荔枝角道的RNH Space展出徐皓霖的個人展覽「盲彎處」,探討資本主義社會中情愛、情緒和身體被商品化的現象。藝術家現於香港生活及工作。2018年畢業於英國列斯大學,獲藝術及藝術史文學士。她的創作 · · ·
眼看世界的崩壞,往往言語無力,於是藝術家們選擇以作品說話,表達對世事的觀察及感想。像里斯本藝術家 Arturo Bordalo,對於消費主義極盛、環保意識提高的當下,怎樣導致不可回收垃圾的產生,滿是疑 · · ·
流行文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但你可想過,再流行的影視產物都有退潮一天?捷克藝術家 Filip Hodas以電繪系列「Pop Culture Dystopia」,將時間軸定位於「人類消逝後的遙遠未來」,以 · · ·
Gusto Collective 與富藝斯拍賣行(Phillips)將合作推出市場首個由虛 擬人 MonoC 創作、以數據驅動的 NFT(非同質化代幣)藝術品——《Drowning in Love》。 · · ·
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在首爾漢南洞擴建全新空間,並由洛杉磯藝術家Lari Pitmann(拉里·皮特曼)呈獻全新作品的個展「不透明、 半透明、明亮」(Opaque, Translu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