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香港展會將匯聚來自42個國家和地區的240間藝廊,其中包括23間首次參展藝廊,呈獻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參展藝廊中超過半數來自亞太地區, 凸顯巴塞爾藝術展作為重要 · · ·
裸露的清水混凝土,鮮明的幾何形狀;去裝飾性,去蕪存菁。粗獷主義建築最初於二戰後百廢待興之際,拔地而起,展現原始、粗野、頑強的生命力。是一座樸實無華的水泥雕塑,是一頭安靜的溫柔的獸。 文:黃子翔 有人修 · · ·
德國著名哲學家、文化評論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提出了「Flâneur」(城市漫遊者)的概念,叫香港媒體藝術家林欣傑念茲在茲,甚至加以挪用作為創作題旨,2010年在當時還未成為PM · · ·
看Cindy Chao的作品,猶如入夢。眼前之景真幻難辨,好比莊周夢蝶,方才悟到:珠寶原來可以是這個樣子。 當代珠寶藝術家Cindy Chao趙心綺的世界裡,高級珠寶從不被困於飾物配件的單一維度,一件 · · ·
各位影迷想必「看」過許多電影,但「聽」電影的比重又如何?當觀眾身處漆黑的電影院,總會慣性地專注銀幕觀看眩目的影像,甚少會細聽影像之外的聲音,如開場音效、原創音樂、配樂或環境聲的流動與變化。 為了讓觀眾 · · ·
既然有某種老朋友,當然有某種老地方,似熟不生,如真如假,似非而是,有你有我。楊學德最新展覽《老地方見》,誠邀觀眾舊地重遊,借古喻今,點到即止。每幅作品都有故事,多跟阿德的成長回憶有關,「都是『老地方』 · · ·
以象徵永恒的橄欖樹為設計靈感,周大福敢愛系列 (CTF Bond Collection)願為愛侶送上恆久的祝福,見證攜手跨越各種高低起伏。正如橄欖樹是活力和生命力的代表,以愛和勇氣面對歲月和氣候的考驗 · · ·
離散年代,離散故事,講不講?怎樣講? 「某些連繫斷開了。」前進進戲劇工作坊藝術總監陳炳釗說:「那種疏離感,令我不舒服。」他早前走訪倫敦、柏林、基朗拿、愛爾蘭等地,朋友以為他為移民探路,他其實要蒐集港人 · · ·
一晃眼,伍宇烈(Yuri)跟城市當代舞蹈團(CCDC)跳的這支舞,一跳四年,冬春夏秋,一個循環的結束。怎樣形容這支舞?他想了想,「一定是赤著腳跳的,然後長出不是馬上看得見的繭。」身體被改變了,也都適應 · · ·
ART BASEL 2024 香港展會 除了早前介紹過專門為大型作品而設的策展展區「藝聚空間」,還有包括「藝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光映現場」及「策展角落」等展區。「藝術探新」展去旨在 · · ·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如果總是碎片化,人們永遠不知道湯顯祖到底想講甚麼。」內地著名導演郭小男,再次為上海崑劇團執導被尊為崑曲藝術巔峰之作《牡丹亭》,今趟還向難度挑戰,首次創排全本五十五齣《牡丹亭 · · ·
新年伊始, H Queen’s 四間畫廊David Zwirner 卓納畫廊、Pace Gallery 佩斯畫廊、Tang Contemporary Art 當代唐人藝術中心及Whitestone 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