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承載的歷史及文化故事非常豐碩,從古至今有關人類尋金、採金及淘金等活動,可說一浪接一浪。無數國度視這種稀有的金屬為文明象徵,或投放大量人力資源開發金材,或選用精煉的金器祭祀神祇、或以價值連城的金材作 · · ·
坐立於荃灣的CHAT六廠於2019年開幕一年後正式舉行首個回顧收藏展「盲棋——走入CHAT六廠藏品的分岔路」。參展的藝術家來自世界各地,包括日本藝術團體Chim↑Pom、阿齊茲 + 古查、岩崎貴宏、林 · · ·
現在去旅行,大都用電話或相機留影,會畫畫的,或會畫下幾幅風景;但古代皇帝出巡,是需要一支宮廷畫師團隊為他留紀錄。你到一個地方會拍數十幅相,而皇帝出巡圖可以一幅畫由瓜州畫到常州,《康熙南巡圖》12卷便合 · · ·
沒有人喜歡遇上問題,但「發現問題」往往是尋求解決、療癒自己、變化成長的重要契機。正於日本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舉辦回顧展《靈魂的戰慄》(魂がふるえる)的藝術家塩田千春(Chih · · ·
香港樂隊RubberBand主音6號,除了擁有動人的嗓子,原來還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小時候接觸過菲林相機,大學修讀新聞系亦受過專業拍攝及沖晒訓練,踏入數碼時代,他對菲林攝影依然不捨不棄。多年前太太Tim · · ·
說名和晃平是日本藝術新星,好像有點過時,因為他發表作品已超過十年,並且一躍而上成為世界舞台上最令人驚喜的藝術家之一。 名和晃平,1975年生於大阪,並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取得美術雕塑的博士學位,其後一直 · · ·
一年一度的藝術博覽盛會 Art Basel Hong Kong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19)昨日完成預展,今日正式向公眾揭幕。
人的本質是難以改變的,比起抑壓和迴避,我們更需要學習的是接受自己原來的模樣。 像江紀鋒(Keith Kong)自小喜好藝術,但因大家庭中滿是專業人士,深知父母寄望甚殷,唯有將興趣暫放一旁,投入全副心神 · · ·
所謂「各處鄉村各處例」,同一樣的物件在不同的國家與地區,各有其文化與象徵意義。在香港地提起「龍蝦」,大家想起無非是「龍蝦伊麵」等美食,或調侃前特首夫人的「龍蝦裝」花名⋯⋯ 首度在港辦個展《Lobste · · ·
近年流行互動藝術,大概是日本的teamLab太成功吧,來自瑞士的蘇黎世藝術大學(Zur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最近與香港HKDI合作,舉辦名為《瑞士多媒體互動展》的展覽。 · · ·
「喜歡」與「了解」是兩回事。像鍾情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的人絕不少,但多數認知離不開《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衝浪里》及春畫經典,若細問其成名前際遇、風 · · ·
搖滾攝影是什麼?「源於現實的美。」荷蘭攝影大師Gijsbert Hanekroot喜歡當演出現場的見證者,自70年代起更開展了搖滾攝影之旅,於眾多國際重量級的搖滾騷裡,冷靜地遊走在狂放表演的樂手與熱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