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奈(Claude Monet)首次公開展出其著名作品的《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時,被傳統派 專家揶揄他的作品是不學無術的草稿,甚至以其作「印象」一詞來諷刺 · · ·
眾多藝術愛好者對於台灣的藝術圈的認識可能只侷限於台北以及台北當代藝術展。其實,四年前屏東意境開始舉辦「落山風藝術季」,作為全台灣唯一以風之名成就的藝術盛典。而2022年的主題則是「未來.風動」,指出一 · · ·
作為最懂得與眾同樂的沉浸式藝術體驗代表,日本設計團隊teamLab的足跡,近年已由日本走進全世界。回到日本本土,雖然位於台場的teamLab Borderless因為台場重建計劃已閉館,令人惋惜,不過 · · ·
若想畫出技藝高超的畫作,或許可以透過時間來訓練,但若要畫出如孩童般真摯的畫意,卻非常考驗創作者的心思是否純粹。在香港,有一位大隱隱於市、年屆八旬的素人畫家「花婆婆」,多年來憑個人對自然的喜愛,自學地繪 · · ·
如果香港是一幅水墨畫,那會是怎麼樣的?現居三藩市及上海的鄭重賓,沒有言明,卻藉着為今年慶祝六十周年的香港藝術館,所創作的場域特定裝置作品回應,還給這片疊置人工與自然的異度風景,加上萬年期限,名之《萬年 · · ·
同一種事物,放諸不同文化語景之下,往往會衍生不同的意義。旅英華人藝術家 Jacky Tsai(蔡贇驊)向來鍾情探索跨文化或領域的題材,反轉人們對許多事物的既定印象,譬如「骷髏」就是他鑽研十餘年的視覺符 · · ·
聖誕佳節前後,各大商場有不少巨型冬日裝置,利園區聯乘知名澳洲燈光藝術團隊Amigo & Amigo打造亞洲首個「Gnomes Orchestra」聲光遊樂園聖誕主題裝置,邀請小精靈樂團越洋作嚮 · · ·
香港唐人當代藝術中心於秋季舉行、由林怡君(Charlotte Lin)策劃的女性藝術家聯展「微光神龕」即將閉幕。儘管以「全女班」形式策劃的展覽並不是新穎的題材,Charlotte是次則以出自年輕當代女 · · ·
尋夢路上,難免轉折。「岡本太郎現代藝術賞」大獎得主SAIAKUNANA,初出道的作品曾被批評為「saiaku(最悪)」,即日語「差劣」的意思,這驅使個性倔強的她於本名「NANA」前加上「SAIAKU」 · · ·
為世界留下最美好的事是甚麼?法國印象派先驅之一、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相信,親手繪畫一幅好畫,聊勝千言萬語。是以其藝術生涯中總是傾盡心思,以唯美筆觸記下無 · · ·
英國塗鴉藝術家Banksy身分與行蹤向來神秘,但在大是大非的議題上,他還是沒有缺席。在世界對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的關注度漸漸冷卻之時,在烏克蘭街頭出現了疑似出自Banksy手筆的塗鴉,事隔不久,Bank · · ·
在香港這個繁華鬧市中,追逐「可能性」是人們由心而發的願景,也是希慎廣場積極綢繆的重要理念,因為多元聯繫的文化碰撞,不但能激活各種包羅萬象的創意與想像,也能推動一地的文化潮流發展,創造更多可能。好比希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