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卵,蛻變成蛙,成為蛙王。將這個生長歷程巧妙入畫的,是香港著名藝術家郭孟浩(蛙王)。作為香港出席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的第一人,蛙王早於六十年代便已活躍於香港藝壇,更憑著得天獨厚的爽朗,將墨色融入青蛙一生 · · ·
生活環境及社交模式的流動,深刻影響人類的思維及言行變化,由德國圖賓根藝術館館長Nicole Fritz發想、德國圖賓根文化交流協會Maximilian Letze擔當共同策展人策劃的「未來身體:超自然 · · ·
「我從不讓人看起來不好,他們自己表現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鏡子,就是你。」德國紀實攝影巨匠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1876-1964)視每個人的臉孔如上蒼的藝術品,微妙地反映着時代的流 · · ·
市面上有一本Miffy繪本,內容是她跟父母去藝術館看展覽,正好看到跟她同樣是荷蘭出生的畫家Johannes Vermeer的展覽,名作包括《倒牛奶的女僕》、《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等,繪本透過加入Dic · · ·
Art Central今年將舉辦其萬眾期待的2023年度展覽會,3月22至25日(3月21日為貴賓預覽),星期三至星期六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雲集亞洲先鋒畫廊的新晉菁英,以及國際知名藝術大師的精心傑 · · ·
莫奈(Claude Monet)首次公開展出其著名作品的《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時,被傳統派 專家揶揄他的作品是不學無術的草稿,甚至以其作「印象」一詞來諷刺 · · ·
眾多藝術愛好者對於台灣的藝術圈的認識可能只侷限於台北以及台北當代藝術展。其實,四年前屏東意境開始舉辦「落山風藝術季」,作為全台灣唯一以風之名成就的藝術盛典。而2022年的主題則是「未來.風動」,指出一 · · ·
作為最懂得與眾同樂的沉浸式藝術體驗代表,日本設計團隊teamLab的足跡,近年已由日本走進全世界。回到日本本土,雖然位於台場的teamLab Borderless因為台場重建計劃已閉館,令人惋惜,不過 · · ·
若想畫出技藝高超的畫作,或許可以透過時間來訓練,但若要畫出如孩童般真摯的畫意,卻非常考驗創作者的心思是否純粹。在香港,有一位大隱隱於市、年屆八旬的素人畫家「花婆婆」,多年來憑個人對自然的喜愛,自學地繪 · · ·
如果香港是一幅水墨畫,那會是怎麼樣的?現居三藩市及上海的鄭重賓,沒有言明,卻藉着為今年慶祝六十周年的香港藝術館,所創作的場域特定裝置作品回應,還給這片疊置人工與自然的異度風景,加上萬年期限,名之《萬年 · · ·
同一種事物,放諸不同文化語景之下,往往會衍生不同的意義。旅英華人藝術家 Jacky Tsai(蔡贇驊)向來鍾情探索跨文化或領域的題材,反轉人們對許多事物的既定印象,譬如「骷髏」就是他鑽研十餘年的視覺符 · · ·
聖誕佳節前後,各大商場有不少巨型冬日裝置,利園區聯乘知名澳洲燈光藝術團隊Amigo & Amigo打造亞洲首個「Gnomes Orchestra」聲光遊樂園聖誕主題裝置,邀請小精靈樂團越洋作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