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東京原宿街頭出現一座大型的繩縛藝術裝置,原來是日本知名繩縛藝術家Hajime Kinoko的創作,他利用大量紅繩,圍繞在神宮藝術空間「STANDBY」和把5個女性表演者懸掛在藝術空間外牆。近年繩 · · ·
「我喜歡觀察大家對於每篇作品的留言與互動,可以獲得共鳴是很有成就感的㇐件事。」——保羅先生 對於生活,只要加一點幽默、諷刺、天馬行空,看似平凡的日常也可以變成可愛逗趣的笑點。來自台灣的黑色 · · ·
「東方藝術家畫東方人物的肖像並不多,我想,總要有人記錄這時代的人吧!」台灣知名藝術家曲家瑞如此說道。身兼媒體人﹑大學教授﹑作家與藝術家等多重身份的她心裡有著多大故事﹑大劇場,而畫畫則一直是她的日常慰藉 · · ·
「在我看來,香港是一座密密麻麻的城市,憑借其緊湊的城市製造痕跡的肌理,與豐富多彩的自然伸展環境交融共存。」—— Daphné Mandel 曼樂婷 《萬物城市》 在香港的繁盛背後,許多隱沒於城市中的鄉 · · ·
大館當代美術館現已舉行由副策展人李伊寧策劃的全新群展「圓缺俱樂部」。策展人邀請了七位香港藝術家,包括鄭虹、卓思穎、朱凱婷、劉清華、李卓媛、曾家偉和嚴瑞芳共同構建一個親密的空間,從而審視、拆解、甚至擁抱 · · ·
即使身處數碼時代,閱讀的方式漸見數位化,愈來愈多人傾向透過電子閱讀器,瀏覽世界各地的資訊,但對於鍾情雜誌文化的讀者來說,一書在手的閱讀樂趣始終難以取代,尤其喜歡研探影像及排版設計的話,實體的存在更加重 · · ·
即將踏入五月,香港藝術圈開始積極綢繆,不單為各種藝術展覽作準備,亦開始期待新一波疫情過後的首個大型藝術盛事 —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打頭炮的其中一個矚目項目莫過於巴塞爾藝術展與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共同 · · ·
歐陽乃沾,香港著名畫家,今年91歲,畫了大半生,舉辦過多個個人及聯合畫展,出版過數本畫冊,2008年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表揚藝術成就;但他卻未有以「藝術家」自居,自言這些年來畫畫都是一種生活手段。說來語 · · ·
「有時候我甚至不覺得自己是個攝影師,而是一個藝術家,需要創作。」––– Maria Svarbova 整齊與對稱,淡雅粉嫩的用色,強烈潔淨的光感,初看斯洛伐克攝影師Maria Svarbova作品的人 · · ·
「手袋」不僅可用以載物,它亦別具時尚美學,也可映襯讀出用者的品味情感,怎樣投資手袋更是一門專業學問。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英國V&A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 · · ·
從踏進山林一刻,就會不自覺認識山、感受山、崇拜山。這片依山而建地方,山景總教人着迷:山中有山、連綿不絕。翻查資料及發原來香港有300多座大大小小的山,謂辭海曰:「凡陸地聳出地面,約達三百二十公尺,統稱 · · ·
當藝術治療逐漸成為精神健康領域中的當代佼佼者,法國的美術館開始意會到藝術和治療的重要性。位於巴黎的Palais de Tokyo(東京館)將於今年十二月創辦嶄新的「照顧中心」,推動藝術在身心安康方面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