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梵高筆下的名畫故事:星夜以外最受歡迎的5幅油畫導賞

Posted On: 2022-06-02
Category: Art
Editor:

文森・梵高(Vincent Van Gogh),一位藝術史上無法忽略的著名人物,作為表現主義的先驅,他不但影響了二十世紀的藝術,更在短短37年的人生中,留下了《星夜》和《向日葵系列》等現在被視為「最美麗藝術品」的諸多畫作。縱使創作生涯只僅有10年,更在旅居法國期間割下了左耳,被後人稱作「瘋狂藝術家」,但這位後印象藝術大師創作背後的名畫秘辛,依舊值得我們從近到遠深入一探。

1853年,梵高於荷蘭出生,才華洋溢的他自27歲開始全心投入藝術創作,然而生活卻始終相當潦倒窮困,原因無不在於倔強的個性令他始終無法與經營畫店的叔伯們打好關係,故直到其舉槍自盡的一刻前,實則只售出過一幅油畫與幾張素描畫作,未能在活著之時靠創作維生,只能仰賴弟弟西奧(Theodore Van Gogh)的經濟援助,因此「一生不得志」的形象,便成了他眾所周知的生命寫照。

星夜(1889)

《星夜》是梵高最受歡迎的畫作之一,也是大眾心中最具代表的標誌性作品,不論是海報﹑手袋﹑服飾還是近日出現的LEGO玩具都能找到它的蹤影,在整幅畫作中,底部村落以粗直線條表達,與上方彎曲多變的形式產生強烈對比,造就了一種無比魔幻的意象世界;藍色的背景與粗獷筆觸亦揭示了他心中的嚴重憂鬱。梵高藉由極具荒誕感的用色,把代表表現主義的「螺旋」置入夜空,在掀起觀者強烈情感波動之際,亦難掩自身的躁動不安。

而這幅作品的誕生原因,始於梵高於1889年在普羅旺斯地區聖雷米(Saint-Rémy-de-Providence)自願進入精神病院一事。不少藝術評論家認為,《星夜》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庇護所窗外的景色,是他在距離割耳事件後的數月,心情處於躁動不安而又帶有幻覺之下所繪畫而成。雖然放眼現在是幅舉世聞名之作,但當年卻是本人的一次「失敗實驗」,在作品完成幾個月後,梵高曾在寫給弟弟的信中提及,他不會把這幅作品寄到荷蘭;亦在另一份寫給畫家埃米爾·伯納德的信中把《星夜》標記為「失敗」之作。

現藏地點: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梵高畫作 1)烏鴉群飛的麥田(1890)

仔細一看的話,不難發現這幅作品有著《星夜》與《向日葵》的調色,這既是它成為梵高最具內在感與震撼力的畫作之一的原因,也是他走向生命盡頭前,所畫過的麥田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一幅。《烏鴉群飛的麥田》的繪畫動機一直眾說紛紜,雖然最終沒有找到藝術家表現焦慮或絕望的痕跡,但當中卻表現出一種孤立無援的感覺,正如畫上有著令人熟悉的金黃,卻亦有著烏雲密布的天空,這種暗沉陰鬱一邊壓迫著下方的麥田,一邊配合一群凌亂低飛的烏鴉,令畫面極為騷動不安。畫作中這條終止於田野中間的小路,就如同一種無處可走的沮喪,表現出梵高心中滿佈的苦悶和哀傷;也是他在完成畫作後,選擇用手槍自盡的一個終點。

現藏地點:荷蘭梵高博物館

梵高畫作 2)鳶尾花(1889)

梵高的作品善於觀察與研究大自然,因此大多都是在室外對景寫生時所創作,他不但仔細研究花朵靜逸的動態和形狀,更以波浪的形式與曲線呈現每朵鳶尾花的獨一無二。《鳶尾花》這幅作品充滿生命和自然之美,在光明壯麗的色彩下彰顯著他極高的美學與吸引性;也許自從梵高進入庇護所後,整天待在花園的生活使他有了一份短暫的寧靜,縱使精神健康問題惡化,但這種投入繪畫的行為亦成了梵高自身面對病情的一根「避雷針」。

現藏地點:J·保羅·蓋蒂博物館

梵高畫作 3)割耳朵後的自畫像(1889)

梵高的一生都與其作品有著巨大牽連,不但在藝術生涯中引發諸多事件,更與本人的精神狀態掛勾。正如梵高昔日與藝術家好友保羅·高更(Eugène Henri Paul Gauguin)在巴黎生活時,雙方經常出現分歧,有時亦會演變成暴力。在1888年12月聖誕節前夕,他們二人在一次劇烈爭執過後,高更氣憤離開,而梵高亦因為情緒過分激動而精神失常,於12月23日晚上揮刀割下左耳,成了近代藝術史上最著名的一段故事。因此畫中被繃帶包裹著耳朵﹑身穿綠色外套且頭上戴有藍色毛邊帽的蒼白落魄模樣,便正是梵高最具代表的一幅自畫,亦不幸地化為了大眾對他的第一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割耳朵後的自畫像》背景中顯示出的那幅日本壁畫,亦非梵高隨意臨摹的作品,而是他實際擁有並掛在自家牆上的藝術品《藝妓》,是1870年代的一幅日本版畫,足見日本藝術對梵高創作的影響之大。

現藏地點:倫敦科陶德美術館

梵高畫作 4)向日葵系列(1888)

梵高對於向日葵的愛,可謂世人皆知,不論是從他的作品中體現,還是他寫給哥哥與朋友的信內,都多次強調自己很喜歡向日葵的形態與感覺。而他的《向日葵》亦並非僅是一幅畫作,而是由多幅作品組成的兩個完整系列。隨著《向日葵》在國際藝術拍賣會上屢創佳績,它也因此成為了梵高的一種標誌象徵。

然而,許多時人們提起《向日葵》系列,談論的都是他於1888年時,在法國阿爾勒小鎮(Arles)所創下的4個初版與3個重複想法,而較少人在意梵高與哥哥生活時所創作的《巴黎向日葵》,原因或許在於這些畫作相較前者,來得較為平淡且並非盛放中的狀態。

現藏地點:荷蘭梵高博物館、德國慕尼黑新繪畫陳列館、英國倫敦國家畫廊等

梵高畫作 5)吃馬鈴薯的人(1885)

「我想傳達的觀點,是藉著油燈的光線,展現平民用工作的雙手,從盤內抓起馬鈴薯的畫面—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

《吃馬鈴薯的人》創於1885年,是梵高心中最滿意的一幅畫作,也是他嶄露頭角的創作起點。他藉由試圖描繪農民生活的真實面貌,用曲線與昏黃色調展現他們生活的粗糙與簡陋,卻反映著出他們家庭生活的真實性與情趣。這幅畫作不但傳遞出他對人類與土地的熱愛,更與他的內心十分接近,是他少數自稱「傑作」之一的作品。至於提到成名原因,撇除藝術家自身因素外,曾兩次被盜的消息亦令更多人關注這幅畫作,首次被盜發生於1988年,被人從克勒勒-米勒博物館中盜出;而第二次則是1991年時從梵高博物館偷來,不過幸好當時小偷的車輛發生故障,畫作才被安全送回沒有破損。

現藏地點:荷蘭梵高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