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迷惘,都選擇出走。2009年,我又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於是,單人匹馬,闖蕩南美,走了一圈,回到香港,寫了人生的第一本書《南美 · 藍美》。潮流興寫序,黃子華幫忙寫了一篇,其中本來有幾句是這樣的: · · ·
Art Central今年將舉辦其萬眾期待的2023年度展覽會,3月22至25日(3月21日為貴賓預覽),星期三至星期六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雲集亞洲先鋒畫廊的新晉菁英,以及國際知名藝術大師的精心傑 · · ·
若想畫出技藝高超的畫作,或許可以透過時間來訓練,但若要畫出如孩童般真摯的畫意,卻非常考驗創作者的心思是否純粹。在香港,有一位大隱隱於市、年屆八旬的素人畫家「花婆婆」,多年來憑個人對自然的喜愛,自學地繪 · · ·
好好的一個男人,如何變成一個阿叔?林海峰(Jan)兩年前填了〈UNCLE〉 去回應這個問題,偏好棍波車、買自願醫保、前額發光、開始提防三高……只要中了一半條件,已合乎資格加入中 · · ·
如果香港是一幅水墨畫,那會是怎麼樣的?現居三藩市及上海的鄭重賓,沒有言明,卻藉着為今年慶祝六十周年的香港藝術館,所創作的場域特定裝置作品回應,還給這片疊置人工與自然的異度風景,加上萬年期限,名之《萬年 · · ·
聖誕佳節前後,各大商場有不少巨型冬日裝置,利園區聯乘知名澳洲燈光藝術團隊Amigo & Amigo打造亞洲首個「Gnomes Orchestra」聲光遊樂園聖誕主題裝置,邀請小精靈樂團越洋作嚮 · · ·
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歷史上無數偉人於風光背後,因本領高、責任大,追逐理想時常會承受格外的磨礪和非議,有些苦楚又不僅來自職場、家庭或人際,更源於連場內心交戰。 香港話劇團「新戲匠」系列《夜鶯玫瑰》 · · ·
尋夢路上,難免轉折。「岡本太郎現代藝術賞」大獎得主SAIAKUNANA,初出道的作品曾被批評為「saiaku(最悪)」,即日語「差劣」的意思,這驅使個性倔強的她於本名「NANA」前加上「SAIAKU」 · · ·
以愛之名,當今時尚連繫了時代、文化、美學,變奏出別具影響力的創作力量。「亞洲版Met Gala」K11 Night載譽歸來,主辦方K11聯同英國V&A博物館及香港殿堂級電影美術指導張叔平,策劃一場跨時 · · ·
為世界留下最美好的事是甚麼?法國印象派先驅之一、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相信,親手繪畫一幅好畫,聊勝千言萬語。是以其藝術生涯中總是傾盡心思,以唯美筆觸記下無 · · ·
在香港這個繁華鬧市中,追逐「可能性」是人們由心而發的願景,也是希慎廣場積極綢繆的重要理念,因為多元聯繫的文化碰撞,不但能激活各種包羅萬象的創意與想像,也能推動一地的文化潮流發展,創造更多可能。好比希慎 · · ·
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在觀看與被觀看之間,每次「凝視」都建構了我們與世界的微妙關係。美國當代藝術家Andy Rementer在香港的個展《盡在當眼處》(In Plain Sight),就以「凝視」為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