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其說是我選擇張大千,我覺得是張大千選擇了我。」 在紀錄片導演張偉民抱懷著使命,帶著耗花足足12年拍攝的紀錄片《萬里千尋》來到香港之際,蘇富比也獲「梅雲堂」委託推出「不負古人告後人」專場拍賣,展出張 · · ·
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與水墨藝博(Ink Asia)今年同步回歸,兩展創辦人及總監黑國強與鄭維揚,往年一直大膽創新「玩過界」,積極把古董藝術融入時令科技技術。如上一屆他們將上百年歷史的 · · ·
荒涼二字,第一聯想到的是文學才女蕭紅, 筆下《呼蘭河傳》寫了四次「我家是荒涼的」,悵然若失的氛圍從頭到尾貫徹整部小說。但相近的字詞,在香港攝影師余浩揚(阿揚)的快門下,由荒涼成為荒白,卻鋪展出空山幽谷 · · ·
自電影出現,人類的生命體驗擁有更多可能性,像台灣電影大師楊德昌說的,電影發明後人類的生命得到了三倍的延長。一眾電影工作者埋頭於光影中探勘,一秒24格為單位,追求每一幀極致的美、摸索極致的真。 作為世界 · · ·
寫作是一種閱讀自己的方式,而閱讀則是人類世界的窗戶,透過這窗戶與作者產生連結,從而將知識經驗內化,簡而言之便是認識你自己。對語言與文字能力仍未發展成熟的兒童,兒童文學的本質性總是眾說紛紜,有作者認為童 · · ·
詩人、攝影師兼藝術家任航,1987年出生於吉林長春。在踏入30歲前的寒冬,2017年他在北京三里屯一座大樓一躍而下,結束他29年的人生。 任航生前留下大量優秀攝影作品,從 17 歲開始,他手執一部傻瓜 · · ·
三十年前,原來劉青雲想演丁蟹,他認為自己演得來,只是角色年齡出入頗大。那時候拍電視劇,又未至於像馬龍白蘭度般咬棉花扮老三十年,韋家輝認為他也可以演得出色,但他始終不是丁蟹,於是他最後還是演方展博,演一 · · ·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於三月回歸,於23日起一連三日向公眾開放參觀。今年展會是自2019年以來最具規模的一屆,匯萃來自32個不同國家及地區合共177間藝廊,涵蓋亞洲 · · ·
將展覽名為「七拾」,但馮永基見面時笑言,其實自己今年已經七十幾歲了,為貼題少算幾歲。眼前這位香港著名建築師兼水墨藝術家,一頭灰髮走路卻是飛快,懇切地帶領著小輩介紹回顧展的各種物事,展場牆壁上還放映著又 · · ·
莫奈(Claude Monet)首次公開展出其著名作品的《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時,被傳統派 專家揶揄他的作品是不學無術的草稿,甚至以其作「印象」一詞來諷刺 · · ·
好好的一個男人,如何變成一個阿叔?林海峰(Jan)兩年前填了〈UNCLE〉 去回應這個問題,偏好棍波車、買自願醫保、前額發光、開始提防三高……只要中了一半條件,已合乎資格加入中 · · ·
由三位80後組成的本地創作團隊Brainrental,三位創作人Chu、Kevin 及 Roger都曾就讀香港理工大學工業與產品設計,2012年他們成立團隊Brainrental,開展他們「出租大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