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看似輕而易舉就讓你愛上,但這可能嗎?又如那一片藍海,每次去看都好像有點小小的氣泡,在跟你說著輕柔的話。也不用去聽,因為那片藍要你的身體好好去感應,每一個細節每一道藍光,都是為你而亮起的。可能是 · · ·
那怕時代變遷,經典卻可永恆流傳。2023 Tweed de CHANEL頂級珠寶系列就挑戰了工藝極限,參照CHANEL標誌性斜紋軟呢(Tweed)為靈感,將珍稀寶石交織成巧奪天工的珠寶首飾。品牌多變的 · · ·
鮮花骷髏系列,是旅英華人普普藝術家蔡贇驊(Jacky Tsai)的成名佳作。當年22歲的他,在英國時裝品牌Alexander McQueen工作室實習時的偶然創作,自此成為了個人標誌性的藝術符號,以鮮 · · ·
美學的結構複雜多變,從古到今演變出更為破格的現象效果。唯一不變的,就是以人為本的微妙關係。New Balance與Samsung攜手策劃「From 1906 to Z」企劃,邀來三位本地炙手可熱的藝術 · · ·
每年「MOViE MOViE」舉辦的《Life is Art 光影藝術祭》,都像一趟藝術速成課,從光影之間吸收不同藝術大師的養份,今年MOViE MOViE更與香港設計中心首次跨界合作,舉辦以設計為主 · · ·
沉浸式展覽日漸普遍,位於港島鰂魚涌的ARTE M HONG KONG,去年10月起首度於香港亮相,透過影像輔以聲音及香氣,帶來前所未有的數碼藝術新體驗。為慶祝開幕一周年,ARTE M即日起展出一系列全 · · ·
Coco Chanel對美的追求從不止步於時尚範疇,自1920年代起,畢卡索、高克多、薩蒂總常常成為她寓所的座上客,與一眾時代巨頭暢談文化藝術。她對文化、探索和旅行有著無法抑制的渴望,每一刻都渴求自由 · · ·
香港與紐約的相似之處不勝枚舉,但腦海中馬上會浮現起的畫面,一定是這兩個城市入夜後的繁華美景,林立的高樓大廈、璀璨的燈光、遼闊的天際線、流動的人,兩座城市有著相同的輪廓,但各自散發獨有的城市之光。 生於 · · ·
由本地知名藝術家周俊輝與藝廊SC Gallery創辦人張寶華聯合策劃的《Interview an Interviewer》展覽,破格地進行身份對調,由周俊輝換轉角色訪問張寶華,與這位資深傳媒人重拾過去 · · ·
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與水墨藝博(Ink Asia)今年同步回歸,兩展創辦人及總監黑國強與鄭維揚,往年一直大膽創新「玩過界」,積極把古董藝術融入時令科技技術。如上一屆他們將上百年歷史的 · · ·
多年過去,時裝與建築的跨界對話,似乎在一番精細琢磨以後,得到了某種意義上的「和解」,碰撞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間:有「建築感」的服飾。 所謂「建築感」,著眼一看的確有點虛無,在結構的思量與美學追求中, · · ·
因一首歌戀上小忌廉,從此家中飾滿粉紫粉綠,收藏家Daniel真的是毫不掩飾自己對《我係小忌廉》的喜愛,卅年間花十多萬搜羅珍藏,就算老婆略有微言,訓他燒錢破費,這400餘呎的屋子,還是不顧一切收容了小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