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及社交模式的流動,深刻影響人類的思維及言行變化,由德國圖賓根藝術館館長Nicole Fritz發想、德國圖賓根文化交流協會Maximilian Letze擔當共同策展人策劃的「未來身體:超自然 · · ·
「我從不讓人看起來不好,他們自己表現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鏡子,就是你。」德國紀實攝影巨匠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1876-1964)視每個人的臉孔如上蒼的藝術品,微妙地反映着時代的流 · · ·
因為黃子華,我才知道我應該「跟住去邊度」。 以下這一段,改編自我寫於2019年的文章,那時候我與子華神還未正式相識。 「在我還是演藝學生的時代,我是曾經完全不懂得寫喜劇的。」 大約在演藝Year 1左 · · ·
Art Basel Hong Kong 2023 將於3月21至25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首兩日為預展。今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再次回到3月舉行,展場由過去兩年的一層擴充至兩層,共177間藝廊參與 · · ·
市面上有一本Miffy繪本,內容是她跟父母去藝術館看展覽,正好看到跟她同樣是荷蘭出生的畫家Johannes Vermeer的展覽,名作包括《倒牛奶的女僕》、《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等,繪本透過加入Dic · · ·
每一次迷惘,都選擇出走。2009年,我又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於是,單人匹馬,闖蕩南美,走了一圈,回到香港,寫了人生的第一本書《南美 · 藍美》。潮流興寫序,黃子華幫忙寫了一篇,其中本來有幾句是這樣的: · · ·
有北歐設計之父之稱的Alvar Aalto (1898-1976) ,作品涉獵建築、家品、布藝及玻璃器具等等,配合20世紀前半正值芬蘭工業及經驗急促發展,令Alvar Aalto的作品滲透芬蘭以至北歐 · · ·
Art Central今年將舉辦其萬眾期待的2023年度展覽會,3月22至25日(3月21日為貴賓預覽),星期三至星期六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雲集亞洲先鋒畫廊的新晉菁英,以及國際知名藝術大師的精心傑 · · ·
經常作為大型展覽臨時建築的Pavilion型式建築,不一定只有臨時建築的用途,像是加拿大這座去年落成的The Harrison McCain Pavilion ,面積有足足836平方米,是一個原有畫廊 · · ·
莫奈(Claude Monet)首次公開展出其著名作品的《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時,被傳統派 專家揶揄他的作品是不學無術的草稿,甚至以其作「印象」一詞來諷刺 · · ·
眾多藝術愛好者對於台灣的藝術圈的認識可能只侷限於台北以及台北當代藝術展。其實,四年前屏東意境開始舉辦「落山風藝術季」,作為全台灣唯一以風之名成就的藝術盛典。而2022年的主題則是「未來.風動」,指出一 · · ·
作為最懂得與眾同樂的沉浸式藝術體驗代表,日本設計團隊teamLab的足跡,近年已由日本走進全世界。回到日本本土,雖然位於台場的teamLab Borderless因為台場重建計劃已閉館,令人惋惜,不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