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rything,in Time》  ︳一切及時,是規律,也是解藥  b.wing與A仔的生命對談

Posted On: 2025-07-14
Category: Art · Culture
Editor:

一年一度的書展舉行在即,本地插畫家b.wing今年再與出版社「陋室五月」合作,帶來新書《Everything,in Time》。跟b.wing展開一場深入對話,聽她伴隨生活變化而來的故事、人生經歷對創作的影響以及她對藝術與成長的獨特感悟:等待不是消極應對,接納也不是妥協了後果。萬物有時,不苛責此刻,也不焦慮未來,遇上離別坦然祝福,便是對緣分最好的尊重。

Text:Leon Lee Photo:Oiyan Chan

暈開的眼睛,成為她與世界對話的語法

在藝術世界,有些角色不只是作者理想的形象,更似是一場緣分,在旅途上剛好遇見了彼此。b.wing的創作就是這樣,那年她在筆記本上隨手畫下一隻公仔,墨水卻因紙張的吸水性而暈開,原本該是眼睛的地方化作兩團模糊的藍,成為無數人精神世界的夥伴。這種「無意識創作」貫穿了整個藝術生涯,像b.wing的作品中常常出現藍色,她說自己沒有刻意選擇色彩,而是創作過程中自然形成的風格,就像那場偶然的顏料化開,一切都源於最本真的創作狀態。

隨著近年生活上的諸多變化,b.wing開始進一步發展水墨沉浸式裝置書法塗鴉,那些滲透紙張的墨跡,恰如生命中無法規劃的意外,與她深思熟慮的作品一起呈現,譬如去年推出的個人美術集《l must confess, l still believe.》,便收錄5年來近百張珍貴畫作與幕後照片,與粉絲們一起回顧人生中經歷的各種高低,從中感悟所有傷痛。「COVID那幾年大家都在經歷改變,我突然想回到最初的源頭看看。」

時間,是給生命最穩健的指引

傷痛令我們繼續走下去,也催生了b.wing的新作《Everything,in Time》。當翻開新書的序,畫面角落寫著一段小字:「Oh,sis,time goes by so fast.」這是b.wing父親留給她的最後一句完整話語。「臨別那天,他離開時八十多歲,思緒已經回到最原始的狀態了。」她輕輕摩挲著畫冊邊緣,聲音裡有種經過沉澱的平靜:「我突然覺得人生中有過的憂鬱、自我挖苦和鑽牛角尖都該放下了。從現在開始,我可能可以變成別人,我想做一個不一樣的我。」

父親在她十來歲時「肉身離世」—— 那不是死亡,而是人間蒸發般的缺席。直到幾年前,這位在記憶中模糊(在別人口中卻很清晰)的父親重新回到她的生命,「其實我沒有見過他,但幾年前突然很好奇想找這個人,最後如願找到。我們在電話中相認,後來在街上繞圈,互相望了一眼,他說『這個就是我了』,我說『你是這樣的嗎?我是這樣的』。」沒有戲劇化的抱頭痛哭,只有兩個陌生的靈魂,在笨拙、真誠地相認。

這段短暫的重逢最終停留在去年八月。醫院裡,意識混亂的父親把她錯認成自己的妹妹,說出了那句穿越時空的話。「時間過得很快……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他的記憶已經變成了一條河,而我是站在河邊的人。」b.wing形容,這句話像一把鑰匙,解放了她從前的執念。「許多人說我近期作品的用色變豐富了,其實沒有刻意要七彩繽紛,只是內心很自然替我做了主;不論A仔的眼中有沒有祈盼,我們都是時候昂首闊步地度過餘下的人生。」

相信A仔是Inner Friend

父親的離去與重逢,讓b.wing對「存在」有了新的體悟。當她在創作這本書的時候,同一時間也開始整理數十年來的照片,那些她真正想留住的畫面:倫敦博物館的石柱、東京街頭的銀杏葉、沖繩水族館裡緩緩游動的鯨鯊。「我不是那種隨便拍照的人。只有當一個畫面讓我覺得『必須記住』時,我才會按下快門。所以我的照片並不多。」話雖如此,但這些照片後來都變成了A仔的棲息地:在銀杏樹下休息的A仔、在天橋上等待的A仔、在水底化身烏賊的A仔。「其實是想知道,我經歷過的這些時刻,那個陪我走了這麼多年的『他』在做甚麼。」

談到A仔的意義,b.wing無比認真地回應:「最近不是很流行說『inner child』嗎?我討厭這個說法。如果有內在小孩,那外在小孩是甚麼?對我來說,A仔應該是inner friend,一個永不離開的同行者。」這個理念源於她孤獨的童年。「小時候,我沒有和人互動的機會。童年擁有的『社交』幾乎就是被媽媽責備。」她笑著說下去,「但我看著畫作和雕塑時,它們會說話,比人說的話更入心。」這種對藝術的獨特感知,讓她在十幾歲時就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情緒翻湧,就會畫一個小人在旁邊 —— 那就是A仔的雛形。

「他陪我走過英國留學的窮困日子。」那時她連買一張畫紙都要反復權衡,卻堅持每周四下午去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看畫的時候,就好像在和畫家對話,而A仔就坐在我旁邊一起看。」後來她經歷抑鬱、自我懷疑,甚至質疑「為甚麼要堅持創作」,A仔始終在畫紙上靜靜陪伴。「他不說話,但你知道他在。」這種「陪伴感」在 COVID 期間變得格外強烈。當全世界陷入隔離,有人說在A仔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孤獨,也有人說從他模糊的眼睛裡讀到了寬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從來沒想過要讓他成為『代言人』,就像你不會要求朋友替你說話,他只是剛好站在那裡,讓同頻的人看到自己。」

緣分從不結束,只是換了方式存在

與商業IP設定的「世界觀」不同,A仔的存在始終保持著偶發性。「我畫在一張紙上,它化開了,就是這個樣子。我很喜歡,然後就一直創作下去,僅此而已。」對於A仔的成長議題,b.wing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她看來,長大更多是一種外在形態的變化,就像「一個小孩長高了三英寸」,而成長則是內在的、向好的改變。「如果你的改變方向是好的,就是對自己的內在進行加固和重建。A 仔的形象雖然沒有改變,但他承載的情感愈來愈豐厚,就像一塊海綿,吸收著生命的經驗,卻始終保持本來的樣子。但我得強調,重要的不是『保持純粹』,而是保持真實。」

同樣地,對於筆下角色是否會有獨立或緣分終結的一天,她亦有著超脫的看法。「我覺得時間從來不是『過去、 現在、未來』的直線,而是像一個球體,所有記憶都在其中迴旋。就像現在談起父親,他不是『曾經存在』,而是『依然存在』,在我畫畫的時候,在我看銀杏葉的時候。」b.wing續指,那些曾經走過的地方、見過的人,從來沒有真正消失,「他們變成了你的一部分,就像A仔變成了我的一部分。每一次相遇和對話都是永恆的,而所謂永恆,不過是有人記得,有人不捨。小時候以為時間是往前跑的,後來才懂,那些重要的人與事,最終都會繞回來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