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陳麗同:柏林個展「二律相悖」

Posted On: 2022-10-01
Category: Art
Editor:

當世界不斷極端地蛻變、不停淘汰當權者眼中的「舊」、無間斷製造真實和心理垃圾和創傷時,香港當代藝術家陳麗同(Leelee Chan)則在平凡中找來日常美學。藝術家的雕塑由瑣碎的家庭棄物和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認為不值得保留的平凡物件組成,反映了自身在香港極端城市化過程中的體驗。2020年寶馬藝 術之旅(BMW Art Journey)的陳麗同除了去年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舉辦個人展位,以及參與在大館的聯展「詩意遺產」之外,近月在德國柏林舉辦首個當地個人展覽「二律相悖」,蜚聲國際。

陳麗同的雕塑作品並沒有常見的抽象概念號和特定形式。她結合大量日常生活中的現成品,甚或被丟棄在汽車店、超市、工業區街道邊的無用之物;再將這些遺棄品與天然或工業元素一同融合,例如珍珠母、貝殼、人造植物、綠色植物、瀝青和岩石。這些作品以介乎自然和工業之間的矛盾狀態,呈現了擁有精工細作的表象的現成品和遺棄品底下的廉價勞動與情感剝削,暴露本質的粗糙與人工質感。

陳麗同在柏林展覽展出的作品大多運用藝術家在香港葵青貨櫃碼頭收集的搬運托盤。藝術家兒時居住在一個能夠俯瞰這大型基建的公寓中,並在美國工作了十二年後重回此地。葵青不單促進了國際商品的流通,也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物質文化,陳麗同經常運用的運輸托盤便是其中經典的例子。

藝術家以直立形式呈現這些托盤的幾何圖案,而非以典型的堆疊的處理手法,作品便從此讓觀眾聯想起「滿洲窗」,即自十八世紀後期以來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的裝飾性彩色玻璃窗。與「滿洲窗」不同,陳麗同重新利用的托盤上都鐫刻了時間和磨損的印記,而它們的歷史,譬如製造地和過去用途,都已經模糊不清。若過我們將這些工業用具視為身體,這些正在老化的結構默默地承載著自身傷痕,以裂縫、褪色、和因為連續的裝卸過程而導致彎曲形態,為這些大量生產的物件注入獨一無二的重要意義。

觀眾需要看破對藝術的固有想象才能懂得欣賞陳麗同的作品。我們都要在沒有 「經典美學」的前提下,透過她所運用的日常物品, 詮釋和解讀當中滲透了人類日常生產與消費的經濟模式中的豐富信息和社會議題。

Leelee Chan, Antinomies, 2022, Klemm’s, Berlin
Leelee Chan, Antinomies, 2022, Klemm’s, Ber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