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鐵漢情思:「西部.家園的最後守護者——森畢京柏回顧展」

Posted On: 2022-07-18
Category: +852 · Culture · Movie
Editor:

談美國西部文化,香港人或覺遙遠,也認為來自西部電影的「拓荒時代」(American Frontier)及「牛仔」(West Cowboy)故事,如傳說般飄渺又神秘,與己無關。惟從精神層面出發,西部片述及個體跟社會和法制之間的衝突,人追逐理想與現實時的掙扎,以至存在意義的探討等,皆可超越特定的歷史土壤和時空,啟發不同觀眾。

今屆「鮮浪潮」焦點影人系列「西部.家園的最後守護者——森畢京柏回顧展」,就首度以全展形式展映播放暴力美學大師的14部劇情長片,並另設兩部參考電影及一系列的映後談及講座,重新審視箇中價值與當代人的連結。

暴力以外的道德思考

森畢京柏( Samuel Peckinpah)

自4年前新增「焦點影人」單元後,「鮮浪潮」副主席舒琪及團隊一直渴望跟香港影迷分享森畢京柏( Samuel Peckinpah)的西部電影世界。經歷四屆的探索和累積,今年團隊終於策劃了有關單元,放映包括導演代表作暨開幕電影 《流寇誌》、閉幕電影 《驚天動地搶人頭》、《大丈夫》、《精忠英烈傳》及《荒漠怪俠赤手闖天涯》等14部長片,同時饒有心思地添加了兩部「一港一西」、深受畢京柏影響的電影作延伸觀賞,分別是杜琪峯執導的《放‧逐》(2006)及阿瑟潘(Arthur PENN)執導的《小人物》(Little Big Man,1970),好讓新一代觀眾可以更完整及多元地了解「畢氏疆土」(Peckinpah-land)的滄桑與洞見。

開幕電影 《流寇誌》劇照

回顧展的題旨定為「西部.家園的最後守護者」可說別有深意,嘗試從另一些視點引導觀眾去欣賞森畢京柏的其他面貌。話說,森畢京柏的電影多由男性角色主導劇情,題材總離不開敵友對戰、權力情仇等義利之爭,加上影像及動作處理往往手段肅殺,譬如他擅長運用高速的剪接,呈現槍戰張馳有致的壓迫感;常用慢鏡頭拍攝人物中槍倒下和死亡的狀態;有時情節又不避諱,如《大丈夫》就殘酷地展示強姦場面,引發剝削女性的爭議。諸如此類的事例,令不少觀眾看其作品後均被戲中極端的暴力所震撼以至心感不安。故此,歷來的影評均喜以「瘋子」或「暴怒」等字眼作為森畢京柏的註腳,甚至直呼他為「血腥的森」(Bloody Sam)。

閉幕電影 《驚天動地搶人頭》劇照

惟僅從「暴力」去理解森畢京柏的電影與人生,卻未免略顯單一,皆因1976年時導演曾於BBC訪問中分享,他創作時想做的實情是「以暴力反暴力」,只是影片所達至的視覺效果太激烈,反令大家聚焦於剛烈的部份之上,而忽略了背後較為柔軟感性、也是他更欲表達的情感和思想——例如關於「原則、信念、尊嚴、承諾」等生命意義的詰問,「英雄、梟雄與小人物」的道德複雜性,時代變遷下個人該如何安身立命的思考等,才是其最想電影中傳遞給觀眾的訊息。

血性男兒的覺悟

何以森畢京柏好奇於以上議題?或關乎其出身。據《Film & Filming》及《Sight & Sound 》的訪談資料顯示,森畢京柏生於加利福尼亞洲的平原上,但其父則在一處名為「畢京柏」的山峰上出生、他的姨親又屬正種紅人,混雜的種族背景、跟土地緊密的連結,使他小時曾幻想「長大後要辦一個牧場」,就像18至19世紀時,那些開發西部的牛仔先鋒般,以刻克勇敢的態度開創自由的冒險人生。不過,從孩童時代已鍾情閱讀及觀影的森畢京柏,長大後離開海軍後卻因緣際會跑去讀起戲劇來,後又輾轉地做過舞台及電視界,並獲白賴仁基夫(Brian KIETH )提攜加入電影圈,於1961年正式執導了首部電影《鐵漢與寡婦》及翌年的《午後槍聲》,成為影圈一員。

《鐵漢與寡婦》劇照
《午後槍聲》劇照

縱然沒如「童年志願」般成為馬背上的英雄,可是森畢京柏卻於影圈憑實力及傲氣,闖出屬於自己的另一片創意疆土。創製首兩部影片的過程中,森畢京柏見盡荷里活電影公司的制肘與勢利,幸好其時獲歐洲影評人的青睞,才華方不至被忽視。但此段經歷,已教生性倔強的他對大片廠有所顧忌,加上後來於《精忠英烈傳》及《賭王衞冕戰》的拍攝期間,他再度跟製片人發生衝撞,於後者開鏡後更被無理辭退,致使其加倍認清了建制工業與個人理想之間的鴻溝,並更加決心要在艱難中繼續拍攝自己喜歡的電影、捍衞所相信的創作價值,就像西部牛仔極力守護領土的意志般。

《流寇誌》劇照

森畢京柏這股志氣,於當其時的業界氣氛中,又獨有其重要性。由於60年代,美國於越戰嚴重受挫,群眾不再受落「開疆拓土」的西部英雄神話,使得這種當地獨有的類型片的地位大為動搖,還被《獨行俠》系列等新式反英雄片蓋過光輝。如此氣氛下,也促使森畢京柏一直思考該怎樣另探新途。例如1969年荷里活給他開綠燈再拍擅長的西部片《流寇誌》,他就兵行險着以故事諷刺時局,藉由一群靠洗劫銀行維生、也終將被資本主義淘汰的末路流寇遭遇,同時也描畫了逆境中人類對關愛、喜悅和手足情誼的追求,與毀滅、 慾念和獸性的對闖,全然抒發出他對於毫無誠信、唯利是圖的新權力階級的憤恨,對(舊時代)赤子真心的英雄好漢的痛惜,還有個體總是難敵世代巨輪和宿命輾壓的唏噓之情。

永不向宿命低頭

以丹心創作的《流寇誌》,盡展森畢京柏不屈服於權威、堅持守衞理念的勇悍,成為其個人經典之作,但往後卻又再次引發他跟跋扈驕橫的製片家的無限角力。自《流寇誌》後,至是次回顧展的閉幕電影《驚天動地搶人頭》(1974年)那些年間,森畢京柏經常跟高層的連場鬥爭,最低潮時幾乎無電影可拍除此又得面對個人因酗酒問題,導致情緒長期陷於暴躁與鬱悶的循環,可說身心皆痛苦不已。但如此不堪的狀況中,森畢京柏倒也不曾放下創作,還鼓起最強烈的意志自我放逐到墨西哥,以極低成本完成了電影生涯中唯一沒被資方折騰過,幾乎是最個人化最自主的作品《驚天動地搶人頭》 。

《驚天動地搶人頭》劇照

《驚天動地搶人頭》故事講述墨西哥有權有勢的大地主,因見愛女未婚卻珠胎暗結,於是下了一道「江湖追殺令」:誰可以斬下那個叫「Alfredo Garcia 」男人的人頭,他就付給那個人一百萬元的鉅額賞金。期間,一個叫Bennie的小男人因貪圖賞金,鋌而走險加入這趟混水中,結果招來生命中其他的損失。整個故事從劇情到視覺,因充斥大量血腥及裸露,上映後一度屢遭劣評、僅得羅渣伊拔(Roger EBERT )出面力撐,然而隨時日流逝,觀眾及評論開始解讀出森畢京柏對於「人們假如被暴力宰制,終將也會淪為暴力的犧牲者」的訊息,並將影片捧作另類Cult片經典,譽之為森畢京柏的高峰佳作之一 ,連馬田史高西斯和昆頓塔倫天奴等名導也成為粉絲,非常有趣。

「鮮浪潮」團隊饒有心思地添加了兩部「一港一西」、深受森畢京柏影響的電影作延伸觀賞,分別是杜琪峯執導的《放‧逐》(2006,上圖)及阿瑟潘(Arthur PENN)執導的《小人物》(Little Big Man,1970,下圖)讓觀眾作延伸參考,從多角度了解導演對後世電影人的啟發。

除卻以上例子以外,是次回顧展中其實尚有很多作品待推介,是次可真多得「鮮浪潮」團隊的努力,香港觀眾才有幸可以進行最為完整的觀賞,現姑且先賣個關子,再留待各位自行入戲院細看,用自己的感官去發掘森畢京柏的獨特之處吧!

(圖片由「鮮浪潮」提供)

—————————————————————

  • 「西部.家園的最後守護者——森畢京柏回顧展」:
  • 日期:7月22日至8月6日
  • 詳情查詢:www.freshwave.hk / facebook及instagram: freshwav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