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紀錄眼前的情景,你慣常選用甚麼方法?科技世代,相信多數人會選擇相機捕捉畫面,或以智慧電話即時攝錄,甚或加入各款濾鏡「執靚」畫面,快捷又省時。但藝術家黃進曦更享受以「寫生」放慢節奏觀看人事物。201 · · ·
體育運動不僅對人的健康重要,還可以凝聚社區,拉近人際的生活圈, 進而影響在地文化發展。國際運動品牌Nike推廣「運動 x 生活 x藝術」文化不遺餘力,特別與與三井不動產聯手,於東京建設了期間限定的「T · · ·
要在充滿競爭的國際當代藝壇脫穎而出並非易事,何況若藝術家本人已被認為「高齡」人士。可是,來自英國,年事86歲的Rose Wylie 卻打破侷限,數年前被英國雜誌 The Guardian 稱為「英倫最 · · ·
2020年無疑將會是歷史書上罄竹難書的一年,無論這一年有多壞,人還是不得不往前看。2021將至,沒有人能保證世界會變好,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總會有值得令人期待的事情,例如還有排除萬難落成的美術館。讓我們 · · ·
跨界創作,創意倍增。於2019年11月底成立,位處台中草悟道旁的文化地標「工家美術館」(又稱「勤美術館」),就是當地一座備受公眾關注,結合工地、共享概念與美術館創意的新型態美術場所。 從變幻的2020 · · ·
設計師大多抱著不同的目的設計,在自然災害頻生的日本,就孕育出一位透過設計提高人們防災意識的設計師太刀川英輔,從前他關注的災害以日本本土為主,自從出現新冠肺炎,他對疫症的快速反應令他面向國際,每一件作品 · · ·
色彩運用是藝術家重要的技術,不同的冷暖度帶來不同氣氛,巧妙地運用的話,就可以改變氣場,甚至帶來快樂與希望。像英國藝術家Morag Myerscough,擅長混合對比度強烈的色彩,為社區、設施注入能量, · · ·
經常來以巨型黑白人像作為創作媒介的法國藝術家JR,初次在意大利進行創作,這個名為《Omelia Contadina》的企劃,透過模擬葬禮的形式,以結合公共藝術及電影的手法,對意大利鄉郊的傳統禮儀致以敬 · · ·
竹,可柔可剛。把竹子開半然後再對分,成了幼細的竹條,煮軟後就可以塑造成各異的形態。《尋竹探藝》展覽齊集了十位來自香港、台灣及日本的工藝師之作,以裝置藝術或日用品之形態呈現這種源自民間的智慧。 日本民藝 · · ·
聽說,有些創作人一生都在尋索同一命題。想起,近期兩部話題電影《天能》(Tenet)的導演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及Netfilx原創劇《我想結束這一切》(I’m Think · · ·
歷屆的威尼斯影展上,曾有五位亞洲人獲獎:日本導演黑澤明、動畫大師宮崎駿、印度導演Satyajit Ray,以及香港導演吳宇森,而最新的獲獎成員是許鞍華導演。許鞍華改編自張愛玲小說的電影《第一爐香》,在 · · ·
「恐懼」始於「無知」。古往今來,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風俗與文化等主流價值觀所影響,大眾對同志社群(LGBTQ community)的處理了解不深,難免衍生疑惑、不安與壓力,以至誤解或歧視。 「驕陽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