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世界的崩壞,往往言語無力,於是藝術家們選擇以作品說話,表達對世事的觀察及感想。像里斯本藝術家 Arturo Bordalo,對於消費主義極盛、環保意識提高的當下,怎樣導致不可回收垃圾的產生,滿是疑 · · ·
流行文化的影響力無遠弗屆。但你可想過,再流行的影視產物都有退潮一天?捷克藝術家 Filip Hodas以電繪系列「Pop Culture Dystopia」,將時間軸定位於「人類消逝後的遙遠未來」,以 · · ·
Gusto Collective 與富藝斯拍賣行(Phillips)將合作推出市場首個由虛 擬人 MonoC 創作、以數據驅動的 NFT(非同質化代幣)藝術品——《Drowning in Love》。 · · ·
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在首爾漢南洞擴建全新空間,並由洛杉磯藝術家Lari Pitmann(拉里·皮特曼)呈獻全新作品的個展「不透明、 半透明、明亮」(Opaque, Transluc · · ·
隸屬於環球音樂旗下的Interscope Records(新視鏡唱片)於1990年由Jimmy Lovine 和Ted Field 創立,三十年來為國際音樂愛好者帶來不少經典當代唱片。近日,唱片公司與 · · ·
從躁動不安到冷靜共存,是疫情爆發至今逾兩年,全人類共同經歷的一課,當中世界各地飽受衝擊的文化藝術從業員,亦從連番停擺及延期的考驗中,逐漸摸索出策展與溝通新模式。三年一度、邁入第五屆的「日本2022瀨戶 · · ·
Glenmorangie(格蘭傑)的魅力,在於無窮想像帶來的驚喜。多年來酒廠抱著從一而終的態度,以換桶陳釀的科學手法﹑私有的水源淨地及優雅高企的蒸餾器,締造出蘊含濃郁花香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格蘭傑18年 · · ·
人體肌理和關節折疊,向來都是解剖學上最講究的命題,而當代設計鬼才之一的Aitor Throup便透過革命性的解剖學思維來打破人們看待、思考服裝的界線,破格地提出劃時代的時裝觀,以人體工學基準將服裝化作 · · ·
當大眾歡慶英國奇幻小說改編電影《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首集上映20週年,其實另一位同樣來自當地的「波特」也值得被好好紀念——說的是經典繪本系列Peter Rabbit(彼得兔)原作 · · ·
以往的藝術,多以氣派先行。篇幅較大、或是以磅礡山水作主題的,相對容易成為駐足的理由。幸好時代轉變,現代的觀眾在乎微小之好,也願意理解工藝當中需要的心神和時間投放。主張並推廣「當代篆刻」的篆刻藝術家江凱 · · ·
美國The Hedges Collection 的攝影收藏是已故大師Andy Warhol目前在全球最大的私人收藏。於美國洛杉磯的觀眾至3月31日可以在Hotel Bel-Air欣賞眾多未曾公開的攝影 · · ·
龍美術館(西岸館)至3月6日呈獻日本藝術家鹽田千春的展覽「顫動的靈魂」,這是藝術家迄今為止繼日本東京之後最大規模個展,也是首次巡展至中國內地,全面回顧她過往二十五年的創作生涯。 是次在龍美術館的展覽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