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無法隨心旅遊的兩年多,香港人都習慣了在香港旅行,在城內找傳說中的「唯一」和「隱祕」。在一片吃喝玩樂以便打卡之間,瓷畫家陳潘鳳潔(Amy)營運著香港唯一的瓷畫工作室長達廿二年,也出版首本中英對照的瓷 · · ·
離港者,現在也許像是便利店,總有一間在你左近,攝影師Bobyea也不例外。在他離港的朋友當中,有一位用影像記錄離港前廿四小時的狀態,於是他嘗試代入同樣的身份和時間,沒有充裕時間再飽覽香港一次,只可走遍 · · ·
在坐飛機的代價仍然不少之時,很難想像能和岩村遠在香港面談,當天儘管已做了三個訪問,他仍然元氣滿滿,自身就散發著具傳染性的正向力量。岩村遠的陶藝作品比其本人輕微內斂,以中性又無邪的面容,堅定地正視世界。 · · ·
Art Basel Hong Kong雖說很國際化,但作為香港人,在場內看到香港藝術家的作品,還是會產生一種本能上的共感、親切感。也許是因為場景:公屋、金魚街、茶餐廳,都是我們的日常路線;亦也許是故事 · · ·
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近海,也是很多旅人的理想渡假點。在這種藍天配汪洋的地區,成了法國出生的摩洛哥裔時裝設計師 Charaf Tajer 的靈感來源,並成立了自家品牌 Cas · · ·
在一個城市裡, 鐵路 站也許是每天人流最多的位置之一。上班、下班、接洽生意、和挈愛聚首,鐵路站就成了種種的中轉站,而如果鐵路站經過用心設計,而並非毫無溫度而一式一樣的建築物,也許會令乘客的生活有點不一 · · ·
以往的藝術,多以氣派先行。篇幅較大、或是以磅礡山水作主題的,相對容易成為駐足的理由。幸好時代轉變,現代的觀眾在乎微小之好,也願意理解工藝當中需要的心神和時間投放。主張並推廣「當代篆刻」的篆刻藝術家江凱 · · ·
一日一口罩,不少曾經的環保人士都慨嘆,自從疫症開始,就對種種的環保行為都感到無力至極。嘗試轉換角度,在綠色時尚方面,仍然存在一群執著的人。時裝設計師Jonathan Anderson曾在訪問中提到,在 · · ·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兔子洞」(Rabbit Hole)——即如經典文學《愛麗絲夢遊仙境》主角Alice般,對未知世界懷有好奇與探索的慾望。惟日常平白無事,我們往往會忽略這潛藏的想法,惟有被突如其來的事 · · ·
建築往往牽連著一串後續:設計獎項、設計師的名氣等,導致本來純粹的建築物難以被單純地探討和觀賞。攝影師兼建築師Tugo Cheng相信建築不單是藝術,更應是以人為本的設計,解決各種空間上的問題。建築師把 · · ·
隔了廿二年,和Michael Lau成名系列「Gardener」對視,仍被眼神裡的傲氣打動,那種年輕的躁動,成為了跨越多年的經典作。9月29日至10月23日,Gardener再次回來了。Michael · · ·
「儀式感」是一件重要的事。我們可藉由不同方法好好善待自己,細味潛藏日常的美好、向在意的事情表達敬畏,以各種生活體驗會賦予生命獨特的回憶,也點燃創意的靈光。 給自己挑選一枚別緻的戒指,就是一場對生命最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