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設計團隊teamLab的數碼藝術是近年受到高度注目,大概是平易近人卻又震撼眼球,能將整個人淹沒在色彩繽紛的光影世界,拍照效果其佳,備受追捧也很合理。經過世界多處巡迴,teamLab Borderl · · ·
東德,一個早已消失在世界版圖的名字。 在1945至1989年這不長不短的四十多年間,東德這塊小土地產生過不少有趣的藝術與設計,反映著亦影響著當代人的生活。 由TASCHEN出版的新書THE EAST · · ·
近年流行互動藝術,大概是日本的teamLab太成功吧,來自瑞士的蘇黎世藝術大學(Zur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最近與香港HKDI合作,舉辦名為《瑞士多媒體互動展》的展覽。 · · ·
「喜歡」與「了解」是兩回事。像鍾情日本江戶時代「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的人絕不少,但多數認知離不開《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衝浪里》及春畫經典,若細問其成名前際遇、風 · · ·
當初認識Jaime Hayon是因為他設計的家具,總是巧妙地在高檔的家具添上玩味,扭轉家居的氣氛。其實Jaime Hayon的才華不僅於此,他的創作涉獵雕塑、繪畫等,這個月在香港海港城,就一次過展出他 · · ·
關於勁揪體的故事,說來話長。香港土生土長多媒體設計師Kit Man在四年前的雨傘運動中,以獨特的風格寫下「我要真普選」五個字,後來在一場足球賽中,他又忽發其想寫了一面「香港勁揪」旗幟作應援,成為一時佳 · · ·
搖滾攝影是什麼?「源於現實的美。」荷蘭攝影大師Gijsbert Hanekroot喜歡當演出現場的見證者,自70年代起更開展了搖滾攝影之旅,於眾多國際重量級的搖滾騷裡,冷靜地遊走在狂放表演的樂手與熱情 · · ·
作為六、七十年代的攝影先驅,盧玉瑩小姐曾經為《號外》、《大特寫》等雜誌拍攝菲林照片,後來協助創辦《電影雙週刊》,經她手拍過的小人物大明星都不計其數。除了攝影師和傳媒人的身分,她還曾經擔任中學美術設計的 · · ·
前年六至九月及去年七月,荷蘭的「 EYE 」電影文化遺產中心與德國電影資料館,分別先後為著名荷蘭攝影指導Robby Müller 舉辦過大型展覽《Master of Light 》(光影大師特展),展 · · ·
德國攝影師Stephan Zirwes最近發表了一輯相片「Pool 2018」,記錄了一系列他乘搭直升機鳥瞰拍攝私人泳池的作品,經他調色之下呈現出夢幻的感覺,平平無奇的題材卻產生出意想不到的視覺效果。 · · ·
呢幾日欣賞完黃子華最後棟篤笑《金盤𠺘口》,好多人紛紛在Facebook和IG感慨香港黃金時代一去不復返。
比利時著名滑板店Skateroom,經常搞作多多,近日找來三位國際炙手可熱的插畫師包括Jeremyville、Jean Jullien及Steven Harrington合作,將滑板當作畫布,讓插畫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