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道藝術就在生活之中,見Daisuke超級用心的日常創作,確信此言非虛。 居住在日本的韓國藝術家Daisuke是一名fashion blogger,除了時裝,也熱愛旅行的他,經常從日常生活中汲取靈感, · · ·
保育黃霑,就是要向香港的過去與未來,再造流行。 「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一曲《上海灘》,除了道盡大時代的跌宕浮沉,也將黃霑的才情與經歷,躍然詞上。今年是霑叔的80歲冥壽,即將開幕的書展,三 · · ·
牽一髮而動全身,只要有一個小組件動起來,整個群體也會受影響。當代知名編舞家William Forsythe把作品《無處又遍處(二)》(Nowhere and Everywhere at Same Ti · · ·
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Pritzker Prize,過往都是男性的天下,2004年,這個傳統終於給打破。伊拉克裔英籍建築師Zaha Hadid成為Pritzker Prize史上首位女性得獎者,確立其 · · ·
明明背後有「一舊飯團」,為何選擇以獨腳戲形式主演?主題明明講「快樂」,但最後不少人竟是哭著離場?明明七度公演後是個句號,為何在這個「不太快樂」的時勢宣布八度回歸?我們有請自稱「沒資金、沒人脈、更沒明星 · · ·
馬格蘭法籍攝影師Bruno Barbey半個世紀以來行一直透過鏡頭行走世界,見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而當中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可說是在中國拍攝逾四十年的一批彩色照片。 十六歲時已懂得駕駛小型飛機的Brun · · ·
彼思動畫(Pixar)始創於1986年,是蘋果大腦Steve Jobs成立,至今已是三十五年。最近尖沙咀海港城更舉辦香港首個Pixar Fest,慶祝大日子之餘,亦為了宣傳最新上映動畫《盛夏友晴天》( · · ·
Bottega Veneta今年一月關閉了所有社交媒體,包括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和微博等社交媒體。在這個主要靠社交媒體進行宣傳、行銷和發佈的年代,Bottega Ven · · ·
早前我們報道過日本財團發起的「THE TOKYO TOILET」企劃,在疫情依然反覆的時候一直在進行中,找來多位日本最強建築師,包括伊東豊雄、安藤忠雄、坂茂、隈研吾、片山正通、藤本壮介、槇文彦等,為涉 · · ·
日本攝影師兼評論家中平卓馬有段時間因酒精中毒失去了記憶,於是搬往父親的家同住,而每天也以黑白菲林拍攝,記錄眼睛所看見的一草一木。相對過往失焦和模糊的攝影風格,康復期間的作品明顯清晰而穩定,那本失憶後的 · · ·
「田田I love you!」,但黃德斌的大叔,觀眾更愛。《大叔的愛》劇集首播即登搜尋榜首的德斌大叔,西裝鬍鬚熟男造型,既有成熟穩重又有都市型男即視感,甚有日劇原版華麗上班族的魅力。馬上由日系熟男時裝 · · ·
美術館是一個城市的靈魂,對於上海亦然。座落東方明珠塔附近的浦東美術館(MAP),將於七月隆重開幕,為上海帶來新景象。MAP由著名建築師Jean Nouvel團隊設計,並以「呈現多元藝術形式、打破隔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