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你縱墮落我亦相隨:《西奧》再現梵高兄弟傳世情誼

Posted On: 2021-06-12
Category: Art · Culture
Editor:

藝術家的謎樣生平,話題度不下於藝術品,像荷蘭傳奇畫家文生‧梵高 (Vincent van Gogh)的肖像故事,曾引發熱議。大師以自畫像聞名,生前卻抗拒拍照,僅留下兩張疑似拍攝於13及19歲的獨照,予後世認知其真人容貌。戲劇化的是,2018年梵高博物館卻發表公告,指經專家鑑定後,13歲肖像中的少年,或是弟弟西奧(Theo van Gogh),不是梵高。

一個幻象被清除,一個新謎團在醞釀。相對哥哥的不羈人生和閃亮成就,西奧作為殷實的賣畫商人,平淡際遇較少被大眾關注。直至近代,雙方相處點滴曝光,如書信被結集出版、展覽或影集挖掘往事,人們始留意兩人的共生關係,並對弟弟無限量支持哥哥尋覓藝術夢,萌生強烈的好奇與想像。香港話劇團「新戲匠」系列《西奧》以一封封書信為脈絡,展現他倆心中的光與暗、迷惘與領悟,怎樣締造這場藝術奇蹟,又對當代人有何啟迪。


梵高書簡中失落的一塊

(左起)《西奧》的演員陳嘉樂、導演王俊豪、演員歐陽駿、編劇李智達

一天辛勞,傍晚5、6時,上班族踏上歸途,但上環文娛中心黑盒劇場中,《西奧》創作團隊卻如火如荼地展開排練:飾演西奧的陳嘉樂和飾演文生的歐陽駿,依照導演王俊豪的指導唸對白、試走位,編劇李智達亦忙裡抽空趕抵現場看排戲、做訪談,合力調整細節。

看人人各司其職,不禁聯想起《西奧》題旨,正是談梵高的傑作得以孕成,除了基於個人天賦,亦多得命途南轅北轍但同樣鍾情藝術的西奧,給予哥哥長年的精神鼓勵和金錢資助,使對方屢遭挫折下,生前可與創作為伴,死後作品亦被廣傳。由此有感,享受藝術的體驗可以很個人化,但作品的孕育倒跟世界環環相扣,未必只靠創作者一人而成。

梵高(上)與西奧(下)於藝術路上一生相伴相隨。(Michael CW Chiu攝)

「當初我讀完《梵高書簡全集》,對西奧心生莫名好感與好奇。全書只載有梵高寫給西奧的信件,卻完全不包含弟弟的回信,讓人浮想聯翩。」李智達發現要認識梵高,必須同時看著西奧。「梵高當時飽受精神疾病折騰,又長期流離失所,無力妥善保存來信的顛簸,亦映襯西奧不管公私務的壓力多龐大(編按:不少歷史研究均顯示西奧亦有憂鬱傾向),仍堅持與哥哥保持書信聯繫,背後隱藏他重視兄弟情、熱愛藝術及守護至愛的信念。這一切,觸動我於演藝學院讀書最後一年寫成《西奧》,如今又跟大家將劇本搬上舞台,再現西奧消失於歷史洪流的身影。」

前人故事提煉當代精神

《西奧》以書信溝通的特色,帶出西奧與文生的兄弟情、對藝術的熱情,以及守護至愛的信念,團隊不同成員均各自投放創意於其中。

不僅《梵高書簡全集》欠缺西奧的文字,藝術史上談這位幕後推手的資料也欠完備,《西奧》從弟弟視角,回溯兄弟倆在世最後12年間(1878至1890年),具體的生活、對話和各自藝術及生命觀點,存在難度。戲劇形式上,李智達受劇作家A.R.Gurney 名作《情書》(Love Letters)啟發,讓兩位演員同處一個舞台,有如合演兩組獨腳戲,設計出梵高及西奧分別身處的時空及變化。

王俊豪認為執導上有挑戰亦有發揮,「《西奧》的故事展示梵高的畫作及書信得以流傳,絕對要歸功於西奧,也帶出作品的產生並不只單靠創作者一人付出,還有賴其與周遭人與事的碰撞與火花。比單純用戲劇談兩人的親情牽絆,似乎開拓更多元的角度、更豐富的層次、更現代的視點,讓我們探問人的個體性、藝術及時代觀點。譬如藝術於資本主義社會中何『價』?人追求理想可以犧牲多少? 創作人應怎樣在穩定與突破中找平衡?」

在藝術及人生的路途上,西奧(陳嘉樂飾)及梵高(歐陽駿飾)各有追求,面對種種困難,他們會如何抉擇?

遭遇社運與疫情衝擊,王俊豪認為這些討論,對《西奧》團隊和觀眾均重要,「無論你有否兄弟姊妹,但凡身處社會中,總無法避免要與親人、師友、情人,甚或敵人共處。每一日,你面對人生交叉點,如何忠於己心做事,坦承內心的強大或軟弱,朝嚮往的方向前進?起伏之大、考驗之艱辛,不足為外人道。」

像西奧,若從當下評價,大眾或輕易想到「偉大、無私」等形容,西奧自小也懷抱藝術理想,惟其自知天資及能力遠不及哥哥,要放下憧憬、轉尋出路繼續參與藝術,心理關口已煎熬。李智達和王俊豪同聲表示,「偏偏他做到不妒嫉、不埋怨地支持哥哥發展才華,接納對方時而溫柔或暴烈的情緒,盡力處理他惹來的麻煩。即使中途,西奥曾氣餒和挫敗,不確定走這條路是對是錯,仍然堅持下來,在對方自殺身亡後,還隨之精神衰微、隔年病逝。兩人生死相隨的牽扯,還有個人抉擇,引人入勝。」

視覺與情感的探索之旅

弟弟西奧(陳嘉樂飾)投身藝術品買賣行業,為哥哥的藝術之路作最強後盾。(Michael CW Chiu攝)

陳嘉樂和歐陽駿各有感想和實驗。「接觸《西奧》前,我不知道梵高有弟弟;現實中,我又是哥哥,演繹西奧的『弟弟』身份,感覺新鮮。我有時會查閱史料,摸索他的性情,或參考日常弟弟跟自己相處的反應,代入西奧面對哥哥時的心思。全劇最深刻一段,是梵高逝世不久,西奧也精神萎靡而辭世,這類故事常見於夫婦關係,在兄弟之間出現很特別,突顯兩人命運相依,也體會歷練再苦,人也有選擇去愛到底的能耐。」他又從西奧看似波瀾不驚的外表底下,察覺其內心蘊藏對藝術和親朋的熾熱之情。「這跟我的個性接近,從中獲得能量與激勵,繼而思考自己身處亂世,又要用甚麼態度面對藝術與人生。」陳嘉樂分享。

才華洋溢的文生(歐陽駿飾)毅然拋下原來生活,追求藝術理想。(Michael CW Chiu攝)

從不懂繪畫的歐陽駿朗然笑說,「演梵高最深刻是學繪畫!」他指着滿室畫作介紹,「從前我只懂畫火柴人,這次為投入角色,專程跟大家一起請教繪畫老師,一筆一劃地透過色彩、顏料,走入梵高的心深處。我欣賞他在創作上的狂放與天才,但也詰問他的任性與執着,為人為己帶來哪些影響與代價?有資料提及,某次兩兄弟買牛奶時,西奧暗中承諾將來要好好照顧梵高,承擔這段親情的一切。我既感動又疑惑,到底兩人所走的路是好是壞?」

主演《西奧》的兩位演員為投入角色,從繪畫及藝術史等各個層面,一步一步地走近梵高兩兄弟的世界。

歐陽駿引用劇本,「若說《西奧》是關於『追尋』與『放棄』的故事,我從這對個性不同的兄弟的選擇,還有個人演出的新探索中,感悟『放棄』可為『新的追尋』鋪路,無休止的『追尋』亦可導致不得不『放棄』的下場⋯⋯是問不完的生命問題。比起執於對錯,更重要放膽面對真實感受,先嘗試吧!像西奧與文生,儘管吃盡苦頭,生命也會消逝,但他們為人間留下出色的作品與精神,證明此生並無白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