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一線,成就出穿透紡織物的技術,自古以來賦予時裝無窮的渲染力。以愛之名,當今時尚跨越了多重牽制,連繫了時代、文化、美學,變奏出別具影響力的創作力量。
今年,K11再次隆重宣佈「亞洲版Met Gala」K11 NIGHT載譽歸來,聯同全球首屈一指的英國V&A博物館,與及香港殿堂級電影美術指導、服裝設計師及電影剪接師張叔平,策劃一場糅合東西文化、訂製服裝之匠心工藝的跨時代傳奇時裝珍藏展「The Love of Couture: Artisanship in Fashion Beyond Time」,呈現時尚工藝在現當代文化中的珍貴價值及影響力。今次展覽,V&A博物館借出一系列從1830年代到「黃金訂製服裝年代」1960年代的珍貴藏品,並由張叔平大師從聖盧西亞詩人Derek Walcott詩篇 《Love After Love》延展,透過「一幅在我們戀愛時大腦出現的彩色掃描」的腦部掃描圖像編織概念,讓熱愛的沉迷貫穿整場盛典。
此外,張叔平大師將攜6位來自亞洲不同地區的新進時裝設計師,從V&A博物館的典藏擷取靈感,攜手重新詮釋成全新的訂製服裝。創作令人沉迷,創作推進思考。一趟發生於Victoria Dockside的時尚歷史旅程,就在本月激發創作,再次燃起時尚工藝的熱愛。
張叔平 — Love After Love
美紙:今次K11 NIGHT「The Love of Couture : Artisanship in Fashion Beyond Time」展覽,你扮演著甚麼角色?
張叔平:雖然今次擔當策展人的角色,但我主要負責設計「The Love of Couture:Artisanship in Fashion Beyond Time」的展覽會場,與及跟六位年輕設計師溝通,協助他們配合V&A博物館的典藏進行各自的設計。
美紙:今次你從聖盧西亞詩人Derek Walcott的《Love After Love》作延伸,詩篇最吸引你的地方是甚麼?
張叔平:正是這個名字,Love After Love;我自己想像就是:「Love after love, after love, after love…」,是一個延續,而非僅有的三個字。這就如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甚至可以構想成:「Days after days, after days, after days… ; years after years, after years, after years…」今次會場內的音樂都會包含這些字眼,而且場內的螢幕同樣都會不斷出現這些字眼。
美紙:可否分享一下《Love After Love》是關於甚麼?
張叔平:其實就是講述失戀、回家,然後好好整頓自己,不讓自己倒下。這些都是可以不斷重覆做的事。而對我來說,一種「Passion」— 當你喜歡一些事物時,你便不會停下來,你會繼續,或者一代接一代人都會繼續,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也如是。今次,我便重新解讀並放予V&A的典藏之中,所以我可能會改寫成「Centuries after centuries, after centuries, …」
美紙:展覽概念比喻為「一幅在我們戀愛時大腦出現的彩色掃描」,是否表達著戀愛/被愛時的大腦最能刺激創作?包括你自己?
張叔平:沒錯,絕對是與創作有關。今次構思,都會加入一些大腦掃描的元素,就是一個關於「Addiction」的大腦掃描。當中表達的是這事情就好像毒癮一樣,一但愛上了就無法改變。
美紙:今次與六位新進設計師一同重塑舊世紀工藝,作為策展人,是如何跟他們溝通?或者如何啟發他們?
張叔平:我不會給他們一個框架,是應該很自由地讓他們發揮。其實,他們作為設計師,你不可以給予他們框架,框架應是所謂受到啟發,但對我來說,即使沒被啟發也可以;當你看見那些衣服,是否代表它是束腰,你就必須束腰?其實不一定的。可能,我只會稍微控制用色,因為他們也與我分享了不少設計,我會想著展覽上不同服飾的鋪排、設計去決定。當然,我會揀選一些最能代表他們的設計。因為這些典藏覆蓋自1890年代到1940年代,每個年代都有一至兩件設計,他們的設計可以啟發自1835年的那種感覺,也可以選擇40年代的,一切隨他們喜歡。
美紙:要從一系列藏品揀選一件作對照再重塑一次,最大的挑戰是甚麼?希望一眾設計師學到甚麼?
張叔平:沒有甚麼。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我看他們的設計、聽著他們的介紹和分享、與他們溝通,我又會聽到他們不同的看法,他們又會有不同的回應,大家都在學習大家。
美紙:作為策展人,這場展覽的最大意義是甚麼?
張叔平:我覺得是「Love of Culture」,而不是「Love of Couture」;更應是「Love of Culture」、「Love of Fashion」或者「Love of Design」;其實主要是「Design」,那份對於設計的passion。雖然這個展覽是講述時裝,但你可以分拆開來看,我的主題其實不一定只局限於時裝;時裝只是一部份,我則是借題發揮一下。
CELINE KWAN — 手牽手的熱情和時裝
美紙:今次設計,得知你參考了Charles Frederick Worth的作品,可否分享一下起初是怎樣構思的?
CELINE:我看了V&A博物館的選擇,也看了不同時代的Couture(訂製服裝)的視點,當我一看見Charles Frederick Worth的裙子,我便立刻受其體積形態、奢華布料所啟發,想嘗試現代化這些形態設計,然後將其變成為屬於2022年代的版本。因為我作為設計師,以往都是比較喜歡將趣味、幽默感,或者一種意料不及的感覺加入到我的設計當中。所以,我便想將我的創作視點融入到這種傳統的Couture Design當中,而這個也是我的最主要目的。
美紙:今次你以「Living Room Utopia」作主題,你認為功能性和工藝能否共存?
CELINE:我覺得一定可以。當我創作「Living Room Utopia」時,我經常提出:「為何一條裙不能當作為一件傢俱?」我覺得這是關於設計師的觀點,因為功能性是主觀的。曾有位技術人員分享:「A dress should feel like nothing。」這個就是我一直參考的主意,而我進行設計的主要目標都是想著:「舒服嗎?靈活嗎?這有讓你穿起來猶如沒穿衣嗎?」不過,有時候我都喜歡反問一下:「到底服飾的功能性又應該是甚麼?」
美紙:普羅大眾覺得以前的設計就是工藝的代名詞,你覺得現代創作有沒有這種意義或象徵?
CELINE:作為年輕一代的設計師,我覺得現在的意義是多於一種社會及文化上的責任。我覺得我們的設計,可以反映出「社會發生甚麼事?」及「我們的文化裡現時在發生甚麼事?」。所以,我覺得將來這都是一種「當下」的象徵,或者一種「當下」的工藝。
岡﨑龍之祐 — 思想祈禱手工作
美紙:今次有機會重新構想V&A博物館的典藏,哪件作品第一眼最能吸引到你?為什麼?
岡﨑龍之祐:我發現Paul Poiret設計的 SAMOVAR 晚禮服 (1921-22) 特別可愛。他用上鍍金金屬線編織的精美裝飾,非常精確地激發了我的創作。他的作品輪廓很簡單,但非常強大,我被它迷倒了。
美紙:你的作品在身體外部突顯了其結構,這是對女性輪廓的重新詮釋嗎?甚至,是你對「現代奢華」的解讀嗎?
岡﨑龍之祐:我的創作是在女性身體、男性身體和服裝之間的空間進行的。它既是對廓形的重新詮釋,也是對一種對嶄新服裝形式的可能性的探索,既是通風也是由人體的律動塑造。它對穿著者和旁人來說都是嶄新的,並喚起了一籃子的情感。對我來說,創作裡的其中一個重要部分是面對不同材料並帶來新的可能性。經由我雙手進行的實驗中,我用針織材料創造了3D的結構。我並沒有特別意識到,我正在取代閃亮的裝飾物,但我的作品中包含了我對「現代奢華」的想法。
美紙:作為日本時裝設計師,您的傳統背景如何激勵和啟發你?
岡﨑龍之祐:我在曾經被投下原子彈的日本廣島出生和長大,因此我很重視和平和祈禱。日本的祈禱歷史悠久,且非常深遠。我不斷地受到它啟發,而了解日本也會引導我了解日本以外的世界。我想在我的創作工作中,繼續重視我作為日本人的身份。
跨時代傳奇時裝珍藏展「The Love of Couture: Artisanship in Fashion Beyond Time」
日期: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29日
地點: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8號, K11 MUSEA 6樓 Kunsthalle, K11 Art & Cultural Centre
門票:標準HK$150
特惠HK$75 (12歲或以下小童、持有有效學生證及65歲或以上長者)
現場設有免費導賞團,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預訂:www.k11experience.com
Text Carson Lin
Interview Carson Lin, Noel So
Photo Kit Chan (張叔平), Courtesy of K11
Illustration S.S.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