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歷練的果實——第十六屆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節目推介

Posted On: 2022-06-08
Category: +852 · Culture · Movie · Video
Editor:

動盪不安的時局、未見終點的疫情,為世界帶來不確定性,各行各業為了適應變化,也得盡力以行動及創意化解危機。

今年踏入第十六屆的「鮮浪潮國際短片節」,不僅繼續推動本地電影及短片創作,經歷疫境下影院停擺、線上放映成新常態等衝擊,主辦方又策劃了多個反映時代與人性的放映單元,藉由開幕電影及短片、台灣金馬高雄精選及日本新浪潮作品等,希望鼓勵影迷趁戲院重開的日子,親身走進奇幻的光影空間,從大銀幕上欣賞電影從業員的用心,獲取無可取替的觀影體驗。

創作方程式不只一種

拍「電影」需要甚麼條件或方法,是每位電影初哥的創作疑問,加上近年時政、民生及防疫制度等挑戰,大家對於怎樣落實想像又倍添疑慮。恰好「鮮浪潮」創辦人舒琪於應屆節目指南冊子〈前言〉,引用了伊朗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的話語作分享:「Whenever I see a film, I ‘dissolve’ myself in it to such an extent that I reach the bottom. I fade out and perhaps I get lost in it. And this has played an essential role in my life.」,當中帶出一個重要的討論——每個創作者要怎樣將所思所感「溶入」電影,往往看其怎樣觀察及消化自身的生活經驗,再透過反覆的「實踐」和「檢驗」使之化成可依據的模式,「方法」絕非一成不變。

以上觀點,巧妙對應是次11組放映單元的主題及影片特色。從「01 開幕電影及短片」、「02 身不由己」、「03 命運總是弄人」、「04隱形風暴」、「05 留下來的人」、「06委曲求存還是逆命而行」、「07 生者如斯」、「08 付出才有愛」、「09 台灣金馬高雄精選(1)同場放映:姊姊」、「10 台灣金馬高雄精選(2)」到「11 日本新浪潮」,每部分的作品均從不同視角,切實地關注了創作人的藝術執着、破局中的人性掙扎、世代的矛盾與關係、社會疫後新常態的考驗,以至道德的再思與角力。每個故事均「溶入」電影人的現實思考及技藝實踐,自有其創新的方程式。


留下甚麼,種出甚麼

「開幕電影及短片」的兩部影片《被消失的公義》及《送別》,分別展現時人對「記得與忘記」和「留下與離開」課題的迷思。《被消失的公義》由德國籍導演馬可克魯茲沛納 (Marco Kreuzpaintner)執導,講述柏林豪華飯店發生一宗命案,某位銀髮企業家被殘酷地行刑式槍斃,企業家的養子、新人律師李寧接手後,發現案中有案,殺手柯里尼對養父行兇的動機,跟兩人二戰的恩怨有關⋯⋯詳細情節,暫不劇透,但回到現實中,我們面對遠至國際間俄羅斯攻打烏克蘭的戰火,各國之間暗地的經濟較量或制裁,或近至台海局勢的緊張、本地「國安法」陰影與連串社運訴訟等,難免會邊看邊代入眾角色的處境,詰問在極權之下,公義該如何彰顯,傳媒報導何謂真相,自由何去何從等問題,並反思「承認與記得錯誤」在歷史中何其重要。

《被消失的公義》劇照
《送別》劇照

風雨飄搖,使不少人對未來惘然,意欲遷往他方重啟人生。新一輪移民潮催生大量談離散的作品,曾於2021年憑《假日》獲得「鮮浪潮大獎」的年輕導演王飛,今回以《送別》參與開幕短片。故事恰如其名,藉女主角醞渝送別移民的男性好友,並代其照顧帶不走的車子,過程中先後跟自己男友、對方女友於車廂內開展連場對談,一點一點揭示離開或留下的人,心底均潛藏着不同程度的疑竇與不安,比起處理物質遷移或財務狀況,每個人該怎樣安撫躁動的心靈、於亂世中沉澱思緒,才是最困惑的部分。

台港的創意交流日常

台灣作為中華文化的近鄰,是香港年輕一代前往升學、發展事業的熱選之地,對電影新鮮人,台北金馬電影學院又格外吸引,於「09 台灣金馬高雄精選(1)及(2)」兩大單元,就有好些值得留意的作品。

譬如《家家》是憑《金都》(2019)勇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及獲提名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的黃綺琳,率領多位金馬電影學院學員,以「家」為起點側寫的疫境時代親情故事。《家家》貫徹黃綺琳擅長的女性視角,通過女主角家鈴於父親染疫身故後,回到台北打點身後事,意外跟鄰居的失智伯伯相遇,被誤打誤撞地認成對方的外嫁女兒,繼而開始了一段互相扶持、蜻蜓點水式的「父女關係」,填補內心失落。若有所失的孤單日常,相信也是疫情幾年間無數人經歷病患、隔離以至分別時曾遭遇的心情。看家鈴獨處空室思念父親,轉頭卻被伯伯當成女兒,請到街市中一起買菜、回家分享美食等窩心情景,叫人想到生活縱有苦澀,但我們仍可憑心念好好過日子。

《家家》劇照
《凪》劇照

至於《凪》導演祝紫嫣亦備受關注,她是第六屆香港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優勝者,作品《但願人長久》正籌備拍攝中。是次參展的《凪》片名為和製漢字,意解「風平浪靜」,談及2019年秋天香港女生小白移居台灣,跟離鄉別井於居酒屋打工的日本男生小黑暗生情愫,互相觸碰起不敢言明的心事,展示各地青年受社運創傷、生存難處及社會問題等,造成難以排解的鄉愁與壓抑。另一部亦從女生角度出發的《姊姊》,則為奪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阮鳳儀的作品,並如《美國女孩》前傳般,描述了女孩梁芬和妹妹隨母搬到洛杉磯後,大人需適應新工作和家務事,小孩們需解決學習及朋輩相處等難關,牽引出當代人的倫常處境,適合移民潮下的華人觀看與細思。

時間驗證我們的意志

無論移居與否,我們都無法否定時間必然流逝,當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世代之間該怎樣共處與自處?「日本新浪潮」的《如果雜耍是人生的全部》、《我不想和你一樣》、《春》及《窗》均探討了當代青年男女於成家立業與追夢的難關,由《偶然與想像》新星的古川琴音首次擔綱主演的《春》,又叫影迷為之期待。

《春》劇照

《春》由大森歩執導,講述藝術系學生 Ami 與患失智症的祖父相依為命,兩爺孫雖則因成長時代、教育背景及家庭狀況不同,偶爾會鬥氣,尤其爺爺喜歡吹噓戰時威水史,讓新世代孫女吃不消。可是兩人畢竟是血脈至親,Ami始終放不下對這位老頑童的關心,即使承受着處理畢業作及快將投身職場的壓力,她還是咬緊牙關地跟爺爺共同進退。

樣子酷酷但內心溫柔的古川琴音,延續《喜劇開場》中照顧姐姐的堅強小妹氣場,於《春》裡繼續以愛待人,嘗試換位感受爺爺經歷戰後創傷,心底總有填不滿的哀傷,同時,她又堅實地為個人未來朝藝術夢想進發,從夏秋冬春、從日到夜,時刻勇敢迎戰家門外的不一樣的「生活之戰」,讓人感慨哪怕人間處處是戰場,但我們仍然要昂首挺胸,為人生奮戰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