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仍感覺到你我也認識過 — 「00後」張國榮粉絲,彭奕而

Posted On: 2023-04-05
Category: Leslie
Editor:

Photo:Oiyan Chan

回憶2003年4月1日,哥哥突然離開了大家,這是不少香港人內心的一道瘡疤,至今二十年也難掩後遺之痛 - 也但願那一天只是哥哥與大家開個玩笑。可是,對於出生在零三之後的那一代,又是否注定只能緣慳一面,怎樣也拉不近兩代之間的距離?原來也不是,哥哥魅力依然,仍然吸引到只是年近二十歲的Ellie自發認識哥哥、收藏產物,甚至自發舉行特別展覽。一追再追,認識誰是張國榮。

我是Ellie,十九歲,出生在二零零三後的學生,哥哥離開時還沒出生,沒有親身感受過那痛楚,我和哥哥是這麼遠那麼近。

未曾認識哥哥之前,我的身上沒有那道烙印於香港人心中的瘡疤。可是,作為出生在零三之後的那一代,我也常常問道:這又是否注定,從此拉不近我和哥哥之間的距離?也非一定。因為家中經常播著哥哥的歌,我才認識誰是張國榮,直到2017年,我有幸看過一雙哥哥在演唱會上穿過的高跟鞋,那一刻徹底震懾了我。那個年代,男生穿起高跟鞋,雌雄難辦的舞台形象,對於剛升中學的我來說,絕對是一趟文化啟蒙,那些官能刺激就如為我開闢了一個新世界一樣,至今仍難忘。

坦白地說,我和哥哥之間必然存在距離感,但卻慢慢成為了我想更深入了解哥哥的動力。短短數年間,我從不同地方、不同人手上收集不少藏品,哥哥名作《春光乍洩》的絕密攝影手記、哥哥復出演唱會的慈善明信片、哥哥唯一在世編製的半自傳等 。慢慢地,「張國榮」成為了我的日常 —— 甚至,這驅使我在兩年前獨自舉行了紀念展覽《風繼續吹》。因為,我很想大家知道,年輕一代也可以想念哥哥,我們看待事物的觀點與角度其實也很不一樣。

我喜歡收藏珍貴的紙本藏品,源於我認為一些實體紙本盛載了流行文化的歷史之外,同時也寄託了港人對哥哥的情懷和惦記。你或許會問:「為甚麼一個小妹妹無緣無故會喜歡張國榮?」這條問題很直接 —— 很直接地讓我反思,到底迷上哥哥一事怎樣影響著我?其實,我覺得哥哥不僅是一位巨星或一位藝術家。從八、九十年代起走紅,到零三年突然離開,哥哥的人生,就如隨著香港的狀態而有所不同。我在哥哥身上,仿佛看到這個城市的不同面貌,看到這座小城很多面向。原來,哥哥既是很多香港人的集體回憶,但原來更多的牽繫,是來自他與這片家園的成長見證。

迷上哥哥時,我還是個中學生。但試問,我在學校怎會認識到《阿飛正傳》?怎會知道哥哥因為《春光乍洩》而在金馬獎飽受揶揄?我只能憑著這些實體物,才能了解到誰是張國榮,誰是那位受眾人愛戴的巨星。收藏又好,還是辦展也好,我一直認為年輕一代就是缺少了契機、機會去認識哥哥,收集不同藏品分享開去,便可以讓更多我這一代或所有人知道,很多他做過的都極具文化價值,例如他為《霸王別姬》賦予了自己的意識形態、在〈我〉一曲中教會大家學懂愛惜自己,這些東西全都包含了一定的文化或歷史價值。甚至乎,對於曾經歷精神困擾的我來說,哥哥讓我們了解自愛的重要性,那份精神價值給予我很大的力量。這些文明章節,教科書裡通通沒有。

哥哥離開了,的確是散落四周。假如沒有當天的四月一晚上,假如今天能重遇哥哥,我又想跟他說些甚麼?這條問題,我記得很久之前也回答過,我當時說:「我們很想念你,哥哥。」但是,時間久了,消化和感受也更深了,現在的我會向他說:「哥哥,希望你能繼續做,你覺得有價值的事,去繼續傳達你想傳達的訊息。」

哥哥,我是Ellie,請你繼續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