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JOYCE 香港風尚最美麗的名字

Posted On: 2020-04-29
Category: +852 · Fashion
Editor:

有人說:JOYCE是香港不朽的institution、最富傳奇性的地方。踏入JOYCE is already an experience in itself。創辦人Joyce Ma最勵害的一點,在於創造力,她以無懈可擊的觸覺與品味培養了香港人的fashion sense,一個女人,建立了一地之風尚。

1982年陳道明為Joyce Ma拍攝的肖象

近日JOYCE正式退市私有化,媒體紛紛懷緬JOYCE的黃金時代。80年代初,各自紅透半邊天的兩大香江才女林燕妮和亦舒,都不約而同在小說裡狂捧JOYCE和Swank,林說:「JOYCE的品味是一流的。」;亦舒則寫「詩韻(Swank)的格調是一流的」。又記得從前母親會跟我笑說:「我們這些時尚教徒每年都會(在大減價時)誠心祭佛。」,比連卡佛與詩韻走得更前的JOYCE,是一代都市女郎與男士騖心的時裝聖地。回看昔日風光,今日大眾對JOYCE的感覺確是不慍不火。新一代大概不知道Joyce Ma的功勞與地位;上一代人則嘆息近年JOYCE再不比從前的JOYCE Boutique那般神聖,那般exclusive。自網絡發展完善,香港的社會結構起了變化,後來JOYCE上市,再被連卡佛收購,許多品牌成了兩店共用,大勢所趨,JOYCE也慢慢變了樣,定位漸顯尷尬。可恨打從投身社會有能力買設計師產品開始,已無緣見證它的輝煌時期,感謝前人記錄,讓我可以從文字了解往日燦爛。

Joyce Ma總是充滿能量
黃霑、林燕妮與Joyce Ma

Joyce Ma(郭志清,本姓Gokson)是永安百貨郭氏家族後人,出生於上海。7、8歲時全家移居香港。據說因是女孩,又是左撇子,童年不得守陳的祖父寵愛,被稱為「蝕本貨」。可幸父母的任意教育,讓她懂得爾雅禮儀,也會調皮玩鬧。 13歲就被送往澳洲讀書,一身鬼妹性格。17歲遇到先生馬景華,為了愛情而打消了去美國讀書的念頭。Joyce第一份正式踏足零售行業的工作,自然是在自家永安公司,開始做些秘書工作,又當了一陣子業餘的時裝模特兒,接觸到當時一批在香港工作的外國攝影師,時尚靈感由此打開。先永安百貨設立了一個時裝櫃位Diamond 7,售賣外國品牌的時裝,後來反應甚佳,有意擴大業務,便與丈夫馬景華於1971年創立JOYCE Boutique。

JOYCE首家店鋪在文華酒店開業,將許多當時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的國際時裝品牌引入香港與亞洲各地,為香港的消費者提供一連串alternatives與新鮮名字。由70年代的Balenciaga、Lanvin、Yves Saint Laurent;80年代一手將日本大師Issey Miyake、Yohji Yamamoto、Comme des Garcons、Kenzo引入香港;到90年代的新浪潮比利時品牌Dries Van Noten 、Ann Demeulemeester,簡約的Jil Sander,還有Missoni、Complice、Krizia、Montana、Sonia Rykiel、Genny、Jean Miur、Geoffery Beene 、Bill Blass、Mary McFadden、Oscar de la Renta、Janice Wainwright等過百個天才、時髦、多樣化的labels。不得不提,香港第一間designer專門店Giorgio Armani,就正正是由Joyce Ma主理開設的。

昔日JOYCE Group香港旗下店舖一覽

家世好的Joyce Ma雖無一紙大學證書,但極具語言天賦。滬語、粵語、普通話、法語、英語全部流利。唯獨可惜不懂寫中文,她道:「覺得很羞愧。」一年有九個月在外地辦貨的她,每當發現有好品牌都會親自上門面談,有時三顧草廬才見到設計師一面。試過站在Issey Miyake的工作室門口,連站三天日曬雨淋終獲品牌代理權。當年連美國著名的高級時裝店Sak’s Fifth Avenue、Bloomingdale亦都非常推崇JOYCE Boutique,也為Joyce Ma帶來了”Asian Fashion Guru”時尚領袖、亞洲第一買手的美譽。

Joyce Ma與川久保玲
Joyce Ma一家與山本耀司及其母親
長年在外地辦貨的Joyce Ma

個人最怕人有我有的心態,所有事情都一樣,一跟風,就無格調。Joyce Ma的時裝成功秘訣在於”guts”一字:「要get ahead of time ﹐不要理會別人怎樣說。」

JOYCE所代表的並不單是時尚,更是生活的觸覺、品味和追求,在創意方面自然也走得很前。1989年Joyce Ma創辦了品牌雜志《JOYCE》magazine,不只宣傳旗下的品牌,也在時裝造型照中展示JOYCE Group的藝術觸覺和獨有品味。其女兒馬美儀在管理店舖業務前,就已在公司市場部浸淫及打理《JOYCE》十多年。雜誌雖然已於2000年停刊,但至今在不少時裝前輩心目中,仍是相片與文字編採具佳,達國際級水平的本地時裝寶典。

《JOYCE》1997年春季號
雜內容包括男女裝,殿堂級超模Kate Moss也曾是書中人物
Joyce Ma本人亦會親自撰文
書中的時裝廣告非常豐富,信用卡平面廣告也以Joyce Ma的造型照為主體
Joyce Ma與女兒馬美儀
母女感情要好,在工作上也合作無間

1992年JOYCE在香港中環嘉軒商場(The Galleria)開設了將時裝與生活結合的THE WORLD OF JOYCE,提供家居精品的JOYCE Living及美食的JOYCE Café的一站式時尚生活專門店,革新亞洲零售業的經營模式。現時中環Sevva的主打crunch cake當年在JOYCE Café已熱賣,素食主義也早見於其餐牌上。及後,JOYCE再於1995年在巴黎Jardins du Palais-Royal開設藝廊,1996年7月於歷山大廈開設首間花卉精品店JOYCE Flowers,2000年4月又在銅鑼灣開設旗下的自選式美容化妝品店JOYCE Beauty。今日看見Agnes b.賣鮮花咖啡蛋糕,Marc Jacobs有書店,Armani在杜拜開酒店,這種集多元化生活於一體的時尚品牌概念,無論是實驗還是實戰,JOYCE都先行一步。

位於中環嘉軒商場(The Galleria)的THE WORLD OF JOYCE
JOYCE Café
當年《號外》就THE WORLD OF JOYCE店舖開幕所刊登的報道

JOYCE Boutique的成功之道在於把new and classic、young and basic共冶一爐。所有風格皆經由Joyce Ma本人「hand-pick with sweat」,為香港人的穿著時代感把關,告訴大家how to be trendy and smart。看前輩鄧小宇於1982年的專訪所知,Joyce Ma從不認為她的店是high fashion:「I would say it’s more like trend setter of fashion。」 一同打理業務的妹妹Bonnae Gokson(郭志怡)補充,JOYCE的選貨從幾百元到幾萬元的都有﹐16歲少女來會找到適合她的﹐60歲的婦人來也一樣。太太又會有太太的東西﹐店舖從來都不是專門為某類人而設。這正正呼應著JOYCE當年的一句廣告口號:”The way we dress today.” 怎樣才算是好的穿衣之道?”To be at ease.” 舒服自然,配合個人性格,便是永恆的衣著之道。

JOYCE於中環新世界大廈的總店
當年總店前部分為JOYCE Beauty美妝部
JOYCE New World店內的女裝陳列空間
男裝陳列空間
店內少不了大量玻璃飾品櫃
JOYCE的時裝風格曾經有一段看重黑色的時期

今天,每逢季頭總愛到JOYCE走走,喜見某些員工,還是會讓人感受到舊時代的餘溫。正如Bonnae Gokson曾分享:「JOYCE的staff turn over少之又少﹐大多數的sales girls都是老員工﹐其中不少還介紹她們的女兒或親戚來做﹐好像一個大家庭。」連員工也自帶一份JOYCE的格調,那是何等浪漫、傳奇。

沒有JOYCE,可能就沒有香港的國際時裝業,沒有當年抱有時裝夢的各行人士,或許,也沒有你,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