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Dawn Hung PHOTO by courtesy of Helmut Newton Foundation、Lupa Film GmbH、MK2 Films、Taschen
一向喜歡已故猶太裔時尚攝影大師Helmut Newton(1920-2004)的經典作品,犀利、怪雞而不失幽默,同時亦因為作品意識大膽而別具爭議性,直到今時今日翻睇,依然厲害。今年是Helmut Newton百歲周年,坊間原有不少動作,如德國出版社Taschen微縮復刻攝影集《BABY SUMO》,便是其一。但整個誌慶聲勢,因疫情關係聲勢大減。要數當中最矚目的,是由Gero von Boehm所拍攝的紀錄片《Helmut Newton: 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2020年,下稱HNB&B),讓我在疫情期間破例到戲院。看畢,第一個問題是這齣戲是否值到入戲院看。第二個問題,是照片中的女主角在多年後的今日,是否依然經典。
重溫Helmut Newton
坊間早已有不少分析Helmut Newton的論述,大都談及女性主義、歧視女性(misogyny)、物化(objectify)等。亦有不少紀錄片,但大多是電視紀錄片,如由法國導演Adrian Maben的《Helmut Newton: Frames from the Edge》(1989年)、由太太June Newton拍的《Helmut By June》(1995年),及HNB&B導演Gero von Boehm首部Helmut Newton紀錄片的《Helmut Newton-My Life》(2002年)。
因為看HNB&B順道重溫打底,各有睇頭。《Helmut Newton: Frames from the Edge》傳統,紀錄多張經典作品幕後實況。《Helmut By June》似情信,除了意料之內的拍攝現場making of,亦有不少私生活片段,角度感性,捕捉Helmut Newton私底下頑童的一面,似家庭電影,更見珍貴。《Helmut Newton-My Life》則似自傳,以自述童年生活重遊舊地為主,同時對照作品,呈現他作為猶太人活在納粹時期所受的影響與啟蒙化為作品養份。而HNB&B,亦有不少片段來自上述三套紀錄片。
女性角度
在多年後再拍一套Helmut Newton紀錄片難度高,一來Gero von Boehm自己早就拍過,二來Helmut Newton早在2004年車禍中喪生,斷了紀錄片常用自述手法的可能性。加上坊間對Helmut Newton已有不少論述,難有新角度,令拍攝新或多一齣Helmut Newton紀錄片一事本身合
理化。
Photo: ©Helmut Newton, Helmut Newton Estate/Courtesy Helmut Newton Foundation, Lupa Film GmbH and MK2 Films
Rue Aubriot, Yves Saint Laurent, Paris,1975
Photo: ©Helmut Newton, Helmut Newton Estate/Courtesy Helmut Newton Foundation and Taschen
德國導演Gero von Boehm在香港可能不太出名,但在歐洲卻是著名電視紀錄片導演。唸過法律及社會學後當記者,拍過Karl Lagerfeld、David Hockney及Peter Lindbergh等名人紀錄片。他的事業發展,剛好踏正不少當代文化殿堂人物起飛時期,發展了拍紀錄片所需要的受訪者人脈。當他拍HNB&B時,便正正動用他所需要的人脈,找來經典照片女主角出鏡,如Marianne Faithful、Claudia Schiffer、Grace Jones等現身說法之餘,亦找得到幕後的Anna Wintour及Phyllis Posnick。「我們一開始所面對的問題是如何找到合適的角度來拍攝這套慶祝誕辰百周年的紀錄片。我們發現不少出於畫廊主人、新聞工作者、收藏家和策展人的論述,又或是助手軼事,都是男性,缺乏女性角度,於是便找來曾與他合作無間的女性發聲。整個選擇過程十分個人,大都按資料搜集時,得知她們在Helmut心目中佔特別位置,又或是Helmut對她們十分重要的女性。有一些,則是自己合作過的,如Isabella Rossellini及Charlotte Rampling。」Gero von Boehm在接受電郵訪問時表示。
為Helmut Newton平反
Helmut Newton有不少作品似劇照,片中亦有多段由contact print串成的短片,加上他的作品本身有不少以巨型尺碼示人,如看到《Grace Jones, Downtown》(Los Angeles, 1985),又或是《Walking Women》系列(Paris, 1980)。片中將整個映像拉大到整個銀幕,令這套紀錄片有別於電視紀錄片級數。單單是當中的視覺衝擊,已值得入場。「他的作品不單止是視覺上具戲劇性,而是照片本身似是一套電影的開場或結尾,別具幻想空間。」Gero表示。
Photo: ©Helmut Newton, Helmut Newton Estate/Courtesy Helmut Newton Foundation, Lupa Film GmbH and MK2 Films
Gero在電郵談及紀錄片以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為名時表示︰「有人認為他是個壞男孩(Bad),拍下美女(Beautiful)最具挑釁的姿勢。但我想透過這部電影發問,問題是男性對女性所投下的注目禮,以及他所呈現的影象是純粹的壞?抑或他的作品表達了他對女性的愛慕?」整套紀錄片最叫座的地方,是主打的13位女性訪問,不少都是神台級。內容少不免話當年,談合作經驗,講Helmut Newton作品在光影上有幾花心思。入得場大都是fans,會覺得好睇。片中加插不少舊爭議,如Helmut Newton在法國電視節目《Apostrophes》舌戰Susan Sontag的片段。亦有新觀點,由受訪者出口,談及拍攝時的感受、對作品的觀感,親身講是否覺得受到歧視。Gero的原意是希望能帶出Helmut Newton的作品empower女性,而非純粹物化歧視,算是在#MeToo運動後再一次為Helmut Newton平反,令作品能更relevant。
Age with Dignity
但個人認為整套紀錄片最好看之處,是十多位女性在多年後的對答。看過不少時裝攝影紀錄片,很多時模特兒訪問都是在拍照期間進行,經典照片與訪問的時差不大。但HNB&B則不同,經典照片與訪問相隔廿年甚或是卅年,將女主角的prime time與年過三十或以上的外貌作對照。當中Isabella Rossellini談納粹文化對Helmut Newton的影響,又或是Charlotte Rampling從他們的首次合作談到照片本身的影響力能如何左右事業發展,對答得體有力。Grace Jones及Nadja Auermann亦有好答案,但及不上從事演員的前兩位精采及能言善辯。這種對比叫人想起aging gracefully,個人心水偏好Isabella及Charlotte,看得到她們在多年後修成正果。
但細心想亦可能是每位女主角先天性格根本不一,很難要求人人答得得體有深度,但至少坦率,特別是Grace Jones。作為觀眾,可能會認為這種年齡對照實屬殘忍,但Gero的回應是︰「我認為這種對比十分有趣,特別是受訪女性對這種安排並無不妥,原因是他們聰明、不介意自嘲、堅強,正正是Helmut想透過照片所捕捉的特質。她們age with dignity的表現,是女性的最佳借鏡。畢竟age with dignity最終不是身體外觀問題,關鍵是內在的個人魅力。」是的,單單是在Helmut Newton裸照仍要打格仔的年代,風氣表面開放但內裡保守,仍能忠於自己,就殊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