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澱多年,鄧樹榮終把受其啟發的古印度哲學詩《薄伽梵歌》,轉化成舞台作品,抹上其別樹一幟的劇場美學,找來莊梅岩負責戲劇構作、改編、翻譯,還邀黃智雯、朱栢謙等演出,帶領觀眾進入一趟猶如修行的心靈之旅。 T · · ·
「傷健共融」是常見的平權議題,但多少人真正了解箇中情況?譬如談傷健者的藝術活需求和創意,主流大眾或許仍然知之甚微。所幸,全球表演藝術界正積極透過不同方法回應現象,以香港藝術節為例,自2019年起,其就 · · ·
相對別的創作媒介,攝影較講求「在場」,拍攝者得就歷其境地等待、目擊及捕捉每個一閃即逝的瞬間。已故的瑞士攝影藝術家勒內.布里(René Burri)近60年的攝影生涯中,亦懷抱一刻即永恆的信念走遍全球的 · · ·
人類的創意與歷史,是經由社交、遊歷或市場開發等文化交流積累的,譬如全球三大漫畫盛事之一「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創立至今就提供了開放且多元的平台,孕育出無數優秀的創作或業界人才,是漫畫迷趨之若鶩的殿堂 · · ·
建築是牽涉人與空間,以至時間的藝術結晶。就功能來說,其原意本為人提供遮風擋雨的生活場所,但受到不同地域、時代及文化所影響,不同的建築物或建築群又會孕育出別具特色的風格和價值。 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Mo · · ·
位於PMQ的味道圖書館由歐陽應霽策劃創立,蒐集有關各地飲食文化的書本及食譜,館如其名,收藏著各方的味道。由即日至4月11日,前往圖書館不單能尋找味道,還可欣賞融合飲食與文字的《食住上——應霽搵食漫畫展 · · ·
《親陌》(Close)是去年第75屆康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得主,比利時導演魯卡斯當(Lukas Dhont)繼4年前首作《夢女芭蕾》(Girl)後,再次將視點放到年輕的男孩身上,刻畫出焦躁不安又敏感的青少 · · ·
生活環境及社交模式的流動,深刻影響人類的思維及言行變化,由德國圖賓根藝術館館長Nicole Fritz發想、德國圖賓根文化交流協會Maximilian Letze擔當共同策展人策劃的「未來身體:超自然 · · ·
「我從不讓人看起來不好,他們自己表現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鏡子,就是你。」德國紀實攝影巨匠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1876-1964)視每個人的臉孔如上蒼的藝術品,微妙地反映着時代的流 · · ·
因為黃子華,我才知道我應該「跟住去邊度」。 以下這一段,改編自我寫於2019年的文章,那時候我與子華神還未正式相識。 「在我還是演藝學生的時代,我是曾經完全不懂得寫喜劇的。」 大約在演藝Year 1左 · · ·
每一次迷惘,都選擇出走。2009年,我又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於是,單人匹馬,闖蕩南美,走了一圈,回到香港,寫了人生的第一本書《南美 · 藍美》。潮流興寫序,黃子華幫忙寫了一篇,其中本來有幾句是這樣的: · · ·
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是人」,歷史上無數偉人於風光背後,因本領高、責任大,追逐理想時常會承受格外的磨礪和非議,有些苦楚又不僅來自職場、家庭或人際,更源於連場內心交戰。 香港話劇團「新戲匠」系列《夜鶯玫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