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四十多年來,香港藝術中心(HKAC)一直透過舉辦不同形式的藝術活動及教育,將藝術帶到不同角落。當中,發展公共藝術範疇亦已經超過18年,而公共藝術就是努力將藝術引進大眾的生活。HKAC以「身心靈健 · · ·
與江逸天(Olivier)這場對話發生在兩個月前,尚在夏日炎炎之時。工業區人來人往車水馬龍,太陽猛的打下來,一股煩躁感覺油然而生。登上Olivier的工作室,甫進去便覺與外頭分割開來,像工業區裡頭的一 · · ·
楊雲濤廣東話不算流利,然當他轉換成普通話,說著別的語言卻又帶著絲絲港人語感,頗為奇妙。現在他腦海思考的時候,偶爾也是多種語言夾雜地思考。興許是來自異鄉的緣故,即使在香港生活了這麼一段長時間,他對這個城 · · ·
香港書展2016年首設「年度主題」,透過主題式的展覽、專題講座及分享會等多元活動,提升港人對閱讀的興趣。書展2024選定以「影視文學」出發,並以「從香港閲讀世界:漫遊光影文字間」為副題。 photo · · ·
智海出名愛書,短篇漫畫《圖書館》他將不尊重文化的人送到「書地獄」,算是以幽默的方法為書迷出了一口惡氣。不知道的是,原來他還經營自家出版社,出版《圖書館》和《我和我聖人》的nos:books 正是由智海 · · ·
一行禪師相信,走路是修行的一種,邁開步伐認識內在的佛陀,就能夠自我覺察,碰觸生命肌理。 2012年,蔡明亮開展「行者」系列,完成多部電影與展覽,當中也包括了2014年的舞台劇《玄奘》。說是一個舞台劇, · · ·
「如其說是我選擇張大千,我覺得是張大千選擇了我。」 在紀錄片導演張偉民抱懷著使命,帶著耗花足足12年拍攝的紀錄片《萬里千尋》來到香港之際,蘇富比也獲「梅雲堂」委託推出「不負古人告後人」專場拍賣,展出張 · · ·
典亞藝博(Fine Art Asia)與水墨藝博(Ink Asia)今年同步回歸,兩展創辦人及總監黑國強與鄭維揚,往年一直大膽創新「玩過界」,積極把古董藝術融入時令科技技術。如上一屆他們將上百年歷史的 · · ·
荒涼二字,第一聯想到的是文學才女蕭紅, 筆下《呼蘭河傳》寫了四次「我家是荒涼的」,悵然若失的氛圍從頭到尾貫徹整部小說。但相近的字詞,在香港攝影師余浩揚(阿揚)的快門下,由荒涼成為荒白,卻鋪展出空山幽谷 · · ·
自電影出現,人類的生命體驗擁有更多可能性,像台灣電影大師楊德昌說的,電影發明後人類的生命得到了三倍的延長。一眾電影工作者埋頭於光影中探勘,一秒24格為單位,追求每一幀極致的美、摸索極致的真。 作為世界 · · ·
寫作是一種閱讀自己的方式,而閱讀則是人類世界的窗戶,透過這窗戶與作者產生連結,從而將知識經驗內化,簡而言之便是認識你自己。對語言與文字能力仍未發展成熟的兒童,兒童文學的本質性總是眾說紛紜,有作者認為童 · · ·
詩人、攝影師兼藝術家任航,1987年出生於吉林長春。在踏入30歲前的寒冬,2017年他在北京三里屯一座大樓一躍而下,結束他29年的人生。 任航生前留下大量優秀攝影作品,從 17 歲開始,他手執一部傻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