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肺炎疫情嚴峻,不少人需要在家工作,減少外出。即使通常不為人知,但作為社會勞動人口一份子的藝術家們也其實正埋頭苦幹躲在工作室創作。挪威藝術家 Audun Alvestad 剛於 Kristin Hj · · ·
去年的本地時裝設計比賽YDC,由男裝系列的參賽者Wilson Yip贏得冠軍,並同時獲得「最佳鞋履設計大獎」。系列主題「Forgetful Still」,講述一個心不在焉而善忘的個人生活經歷。隨意慵懶 · · ·
說起世界最經典的博物館,大家不期然會想起歐洲或日本,畢竟它們重視藝術文化的日子比較長,政局比較穩定,好些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博物館得以生存。不過近年中東亦急起直追,像多哈這幢卡塔爾國家博物館(Nation · · ·
社交平台上總有人問:疫後最想到哪裡旅遊?不難預測:日本與台灣。看到這翻新及擴展後的「両国湯屋 江戸遊」,我也想立即跳到葛飾北齋的浪花中浸一回熱熨的湯。 「両国湯屋 江戸遊」位於東京墨田區,由久保都島建 · · ·
近來因國際社會不穩,不論在歐美或者亞洲,人們均開始懷緬黃金時代和當年的盛世。藝術從來都是探究一個世代的感想的借鏡,而於韓國當代藝術中這更是藝術家們的創作軸心。畫廊 Choi&Lager 於其德 · · ·
一個人的一張臉,輪廓、神色和魅力各不同,承載了難以言傳的故事。在藝術界中,時有畫家喜以「自畫像」探尋自我,於攝影圈裡,亦常有攝影師愛以「自拍照」留影。 人稱「徠卡女王」(Queen of Leica) · · ·
最近聽最多的英文,肯定係BLM black lives matter,筆者非常認同這句說話,因為好多黃種人口講black lives matter,不過在香港的yellow條命好像doesn̵ · · ·
香港的飲茶文化少不了普洱,到酒樓飲茶用膳,枱面總有一壺,常言此茶有消滯解膩之功效。一般普洱價錢不高,數十元、百多元的,輕易就能買到一罐茶葉回家慢慢享用。的確,很多人喜歡喝普洱,但卻沒有多少人了解普洱的 · · ·
科技發達,近年藝術界流行浸沉式體驗(Immersive Experience),雖然製作工夫多,但效果往往出人意表,無論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皆震撼無比,而且老少咸宜,絕不曲高和寡。最成功的例子當然是足跡 · · ·
想要好生活,最重要就是保持平衡。 建築師Alex Schweder和藝術家Ward Shelley二人一直專注於「表演建築」(Performance Architecture),致力探索設計與環境間的 · · ·
在海底浮潛、幻想是 Finding Nemo 的狀態,現在在海底的清單又多了一項,在澳洲水下藝術博物館 MOUA 看展覽。博物館正展出英國藝術家 Jason deCaires Taylor 的作品,觀 · · ·
查看青年時代的Robin,時尚觸覺初露,特別敢穿也駕馭到位。 中等外形,上等的內容,一副觀眾緣滿分的peaceful face加十足運氣,Robin能夠走上影帝之路不算意外。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