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鋪好的表面,我就有理由帶著滑板去任何地方。」––– Patrik Wallner 在滑板領域,照片是滑手的第二語言,一旦你推動滑板,世界便與板下的滾軸並行。知名攝影師Patrik Wallne · · ·
大館當代美術館現已舉行由副策展人李伊寧策劃的全新群展「圓缺俱樂部」。策展人邀請了七位香港藝術家,包括鄭虹、卓思穎、朱凱婷、劉清華、李卓媛、曾家偉和嚴瑞芳共同構建一個親密的空間,從而審視、拆解、甚至擁抱 · · ·
即使身處數碼時代,閱讀的方式漸見數位化,愈來愈多人傾向透過電子閱讀器,瀏覽世界各地的資訊,但對於鍾情雜誌文化的讀者來說,一書在手的閱讀樂趣始終難以取代,尤其喜歡研探影像及排版設計的話,實體的存在更加重 · · ·
即將踏入五月,香港藝術圈開始積極綢繆,不單為各種藝術展覽作準備,亦開始期待新一波疫情過後的首個大型藝術盛事 —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打頭炮的其中一個矚目項目莫過於巴塞爾藝術展與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共同 · · ·
歐陽乃沾,香港著名畫家,今年91歲,畫了大半生,舉辦過多個個人及聯合畫展,出版過數本畫冊,2008年獲政府頒授榮譽勳章表揚藝術成就;但他卻未有以「藝術家」自居,自言這些年來畫畫都是一種生活手段。說來語 · · ·
「有時候我甚至不覺得自己是個攝影師,而是一個藝術家,需要創作。」––– Maria Svarbova 整齊與對稱,淡雅粉嫩的用色,強烈潔淨的光感,初看斯洛伐克攝影師Maria Svarbova作品的人 · · ·
「手袋」不僅可用以載物,它亦別具時尚美學,也可映襯讀出用者的品味情感,怎樣投資手袋更是一門專業學問。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英國V&A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 · · ·
不少遊客到日本旅遊,都會貪得意(或貪便宜)住進膠囊酒店,其實所謂「膠囊」不單是一種便宜的短期住宿方式,早於70年代,座落於銀座的中銀膠囊塔(中銀カプセルタワービル)就以膠囊形式提供長期住宿。這幢由建築 · · ·
從踏進山林一刻,就會不自覺認識山、感受山、崇拜山。這片依山而建地方,山景總教人着迷:山中有山、連綿不絕。翻查資料及發原來香港有300多座大大小小的山,謂辭海曰:「凡陸地聳出地面,約達三百二十公尺,統稱 · · ·
收到日本漫畫家藤子不二雄Ⓐ離世消息的早上,心裡就不自覺地響起「忍者喜歡你」這句歌詞(《忍者小靈精》粵語版歌詞),懷緬那個日本動畫都會配上廣東話主題曲的美好時代。藤子不二雄Ⓐ創作的《忍者小靈精》、《Q太 · · ·
當藝術治療逐漸成為精神健康領域中的當代佼佼者,法國的美術館開始意會到藝術和治療的重要性。位於巴黎的Palais de Tokyo(東京館)將於今年十二月創辦嶄新的「照顧中心」,推動藝術在身心安康方面的 · · ·
春暖花開的四月,如同跟眾多與病毒共存的國家,日本也逐漸走出疫情的陰霾——政府陸續解除部分入境禁令、國內各大城市亦推出各類重啟活動,喜迎世界各地的訪客重臨。當中備受攝影愛好者期待、每年春季於古城京都舉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