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PMQ的味道圖書館由歐陽應霽策劃創立,蒐集有關各地飲食文化的書本及食譜,館如其名,收藏著各方的味道。由即日至4月11日,前往圖書館不單能尋找味道,還可欣賞融合飲食與文字的《食住上——應霽搵食漫畫展 · · ·
《親陌》(Close)是去年第75屆康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得主,比利時導演魯卡斯當(Lukas Dhont)繼4年前首作《夢女芭蕾》(Girl)後,再次將視點放到年輕的男孩身上,刻畫出焦躁不安又敏感的青少 · · ·
一年一度頒發的建築界最高榮譽獎項普立茲克獎(Pritzker Prize),剛宣布2023年的得主是英國建築大師David Chipperfield,以表揚他在建築師生涯由始至終以嚴謹和一致性為標誌, · · ·
「草笠芒鞋漁夫裝,豹頭環眼氣軒昂;跨下烏騅千里馬,丈八蛇矛世無雙。」 這是來自京劇《蘆花蕩》的一段定場詩,該場情節大意是張飛奉諸葛亮之命,埋伏在蘆花岸邊使計讓周瑜中伏,被張飛又擒又放,而畫著笑臉臉譜的 · · ·
將展覽名為「七拾」,但馮永基見面時笑言,其實自己今年已經七十幾歲了,為貼題少算幾歲。眼前這位香港著名建築師兼水墨藝術家,一頭灰髮走路卻是飛快,懇切地帶領著小輩介紹回顧展的各種物事,展場牆壁上還放映著又 · · ·
蛙卵,蛻變成蛙,成為蛙王。將這個生長歷程巧妙入畫的,是香港著名藝術家郭孟浩(蛙王)。作為香港出席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的第一人,蛙王早於六十年代便已活躍於香港藝壇,更憑著得天獨厚的爽朗,將墨色融入青蛙一生 · · ·
生活環境及社交模式的流動,深刻影響人類的思維及言行變化,由德國圖賓根藝術館館長Nicole Fritz發想、德國圖賓根文化交流協會Maximilian Letze擔當共同策展人策劃的「未來身體:超自然 · · ·
「我從不讓人看起來不好,他們自己表現自己。照片就是你的鏡子,就是你。」德國紀實攝影巨匠奧古斯特.桑德(August Sander,1876-1964)視每個人的臉孔如上蒼的藝術品,微妙地反映着時代的流 · · ·
因為黃子華,我才知道我應該「跟住去邊度」。 以下這一段,改編自我寫於2019年的文章,那時候我與子華神還未正式相識。 「在我還是演藝學生的時代,我是曾經完全不懂得寫喜劇的。」 大約在演藝Year 1左 · · ·
Art Basel Hong Kong 2023 將於3月21至25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首兩日為預展。今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再次回到3月舉行,展場由過去兩年的一層擴充至兩層,共177間藝廊參與 · · ·
市面上有一本Miffy繪本,內容是她跟父母去藝術館看展覽,正好看到跟她同樣是荷蘭出生的畫家Johannes Vermeer的展覽,名作包括《倒牛奶的女僕》、《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等,繪本透過加入Dic · · ·
每一次迷惘,都選擇出走。2009年,我又走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於是,單人匹馬,闖蕩南美,走了一圈,回到香港,寫了人生的第一本書《南美 · 藍美》。潮流興寫序,黃子華幫忙寫了一篇,其中本來有幾句是這樣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