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生有熱烈 藏與俗常 古董藏家張宗憲傳奇一生

Posted On: 2024-12-02
Category: Art
Editor:

藝術收藏巨擘張宗憲,因為洋名Robert,江湖人送他一個小外號「蘿蔔張」,行家對他心存敬意,也有幾分畏懼。每到拍賣場上他都披上亮眼的西服,每次現身都成為焦點,宛如一名業界明星,得體從容地見證藝術拍賣每個歷史瞬間。

PHOTO courtesy of Christie’s

1949年,他為躲避戰火離開家鄉上海,帶著一個箱子與口袋中24美元隻身闖蕩香港。他不如一般上海灘紈絝子弟,來到香港便只識聲色犬馬歌舞昇平,反而是誠懇地由低做起,由服裝生意蹣跚起步。那段日子他吃的是粗茶淡飯、睡的是簡陋床板。在這裡他沒有家人朋友,人生路不熟,終於體會到何謂人離鄉賤。但當年的張宗憲有的是魄力與才氣,洞識市場先機,他開始在摩羅街買賣父親運來的貨物,在古董產業磨拳擦掌。

張宗憲除了挖到人生第一桶金,更漸漸在藝術收藏圈累積一定實戰經驗與財富基礎,他更把握絕佳時機,收藏優質的中國書畫與工藝品。時至六十年代,他已經坐擁五間古董店,成為香港台灣兩地的重要古董商人。但他的買力與眼光沒有止步於大中華地區,開始放眼國際,周遊於世界拍賣與博物館。1968年他出席倫敦拍賣會,成為首位出席國際拍賣會的香港人。經過多場拍賣會中,其高超的藝術文物鑑賞實力開始獲得世界認同,尤其是中國瓷物書畫,張宗憲是真真正正字面上的「如數家珍」。

如1993年,張宗憲遴選藏品118件,在佳士得倫敦總部國王街藝廊舉辦的「中國陶瓷收藏精品展」,展出藏品「清乾隆琺瑯彩桃柳爭春雙燕圖碗」,是一件極其珍貴的古月軒彩瓷。據指張宗憲於1985年獨具慧眼購入此碗,於首拍已經有港幣一百萬買力。結果2006年此御製琺瑯碗進行三拍,居然以1億5,130萬港幣的高價成交,刷新了清代瓷器的拍賣交易紀錄。由此可見張宗憲對文物鑑賞的眼光深遠獨到,舉手競標表現出來的大膽豪邁,可不是因為財大氣粗,這底氣來自年年月月積累回來的經驗、審美與知識。藝術收藏前亦有一份匠人精神——「看得懂、買得起、賣得掉、擺得起」。

作為行業巨頭,張宗憲亦是本地藝術拍賣事業的主要推動者。七十年代,香港藝術市場的生意手法相當傳統,大都只是藝術商與藏家的私人交易。作為其中一名領頭人物,他遊說國際拍賣行進駐香港,催生全新的買賣市場。如今,香港已經成為國際藝術拍賣的重要樞紐;而今年,張宗憲已經年屆96歲,但依然無阻他「雲海閣主」之名,在一個訪問中他說:「直到最後一天到來前,我還是要工作,要收藏。」一生見證過世界美的、好的、貴的事物,在世界不同盛會中進行一次又一次燃燒煙火;他也不私藏,雲淡風輕,一點一點與世界共享。

(原文刊於2022年11月《美紙》ISSUE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