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現在與未來是明確而又模糊的概念,我們每一刻都不斷經歷著這三個時點,身處其中,似能掌握,卻又無法控制。「油街實現」(下簡稱「油街」)在去年已策劃好「明日的昨日是今日」展覽,因為疫情,計劃一直在變,有些如期、有些延期,例如李孝斌及協作者余志光、林偉雄、姚鑫波的裝置作品《一山一水一島嶼》已在半年前設置於場館的戶外空間,而李傑的《香港花園》及伍韶勁的《汩汩》則於近日到臨「油街」。
PHOTO Sherman & Courtesy of Oil Street Art Space
李傑《香港花園》
李傑於「油街」展覽廳建立他的「香港花園」,但內裡卻沒有花與樹。微弱的燈光下,耳邊是淡淡樂曲,眼前是散落一地的破爛家電,滿布凹痕的雪櫃橫躺於花園中央,殘破的洗衣機孤零地站在一旁,唯一的植物,不過是投影於牆上的虛幻影像。「花園」的所在地,是已有百年歷史的紅磚建築,室內的紅磚牆與這破落的空間相融而沒有半點違和。這個「花園」,充滿昨日留下的痕跡,讓今日的到訪者聯想到過去人們的生活情境,當身處其中,或會讀到李傑,又或是自身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感知。
伍韶勁《汩汩》
「汩汩」是狀聲詞,形容水流動的聲音,韓愈的《流水》中便有「汩汩幾時休,從春復到秋」之句,這亦是伍韶勁創作《汩汩》的靈感之一。
身處的空間愈單純,感受愈是細膩。伍韶勁為到訪者準備了一個全黑的空間,只留下一張可容納二人的木櫈,純粹地經歷、感受、聆聽、看見約8分鐘的時光。觀者只看到水珠在半空淌下,但非源源不息如流,而是與水聲呼應,時而疏落、時而細密地點滴滑過眼前,走向迎面的另一道流珠光帶,兩者於某點交匯、相融、消失,然而完美的同步,揭露了暗藏鏡子的秘密。
伍韶勁以水與光影為題創作已有多年,或許是他的偏好,然而以非物質的光與水喻意抽象的時間,又是如此契合。而水,又不只是水,據說水有記憶,會牢記所有曾溶於其中的物質,「沒有甚麼比淚水所蘊含的記憶更加深刻。它是記念、渴望、忘卻、面對失落與消逝最純粹的表徵。」伍氏以約8分鐘的《汩汩》流水,與到訪者進行了一場無雜質的交流。為甚麼是8分鐘?因為光線從太陽到達地球,需時約8分多鐘。
「明日的昨日是今日」,三個日子,一樣又不一樣,無法捉緊,卻於每個人身上留下痕跡。這次展覽主題正是啟發自「油街」二期擴展工程。訪客走在百年歷史建築和建造中的二期大樓之間,仿如置身於過去和未來之中。因此,策展團隊特意邀請藝術家在這樣的時空中在地創作:李傑以場景體現時間,伍韶勁則以光與水作象徵,往後建築師鄭炳鴻將會以一百棵本地原生果樹為概念,訴說香港各個地方的文化故事……在「油街」,創作者、藝術家們以不同的形式記下今日,為明日的昨日留下記錄。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的最新情況,油街實現暫停開放。請留意油街實現Facebook專頁的最新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