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如果具象,會長甚麼樣子?可能是黑色的、是攜帶著利器的,或者會神出鬼沒。藝術家陳翊朗的個展名為《不要讓黑暗獨自留下》,由世界各地二十世紀電影中獲得靈感,亦涉及東方的神話及歐陸藝術品,消化過後,並以黑白色創作。在密集的石墨中,有種詭異和壓迫感,這種令人呼吸急速的黑暗,要克服就只可以正視,讓恐懼走遍全身。
美國科學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針對恐懼進行研究,當中指出恐懼會釋放多巴胺,對部分體內神經數量較少的人而言,會獲得更大的快感和刺激。看鬼片、去鬼屋,種種看似可怕的活動,或許能有益身心。《不要讓黑暗獨自留下》的作品存在著一種對比,以墨和石墨演繹著黑暗,也以真實情景回應內外的黑暗。
展覽以四幅於本年創作的墨水畫作開場,伴隨而來是意義曖昧的物件——圓形羊毛地毯、裝載了二十根萬寶路香煙空殼的透明塑膠箱子、八面彩繪棉布簾子,以及一系列十六幅素描作品。羊毛地毯名為《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名稱出自莊子的《齊物論》,意即:「我哪會知道,死了的人不會懊悔他從前求生的念頭呢?」生未必快樂,死未必難過,在黑色幽默的背後也存在著一種樂觀。那種在黑暗中的人性,令人想起陳翊朗在2016年的系列《七魄悠悠》,七張畫各代表七魄:尸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在黑白灰之間困著靈魂的痛苦。
不時往返巴黎和香港的陳翊朗,在2020年為一場法國群展創作了八面彩繪棉布簾子,用以覆蓋八面窗戶,營造觀看一列襤褸喪屍之感。靈感來自John Carpenter 1987年的電影《Prince of Darkness》中,來勢洶洶的人群襲擊教堂的場面,成為名為《120 Judge John Aiso Street》的作品。恐怖電影、古老明信片和十九世紀後期的歐洲圖像藝術,為他帶來豐富的素材,那十六幅素描作品,光暗有致,他偶爾以松節油清洗畫面上塗滿石墨的地方,或以白色高光來強調紙張的色調,在混沌和極黑之中也總有光明。
陳翊朗《不要讓黑暗獨自留下》
展期:至 9月18日
地點:Gallery Exit(香港仔田灣興和街25 號大生工業大廈3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