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影后李心潔近年從影壇跨界藝術界,舉辦過好幾次個人畫展,如今展覽終於著陸香港,也是她首度在香港舉辦個人展覽。是次香港個人藝術展《糖不甩 Childtopia》的名稱由李心潔親自命名,以家傳戶曉的甜點「糖不甩」為靈感,將圓潤的糯米球化作可愛的圓形孩童面譜。展覽共展出20幅全新畫作,這些作品靈感源於香港地道小食及城市回憶,是李心潔寫給香港的一封情書,邀請觀眾走進她在港的暖心回憶。
《糖不甩》李心潔個展
展期:即日起至11月30日
地點:13A New Street Art Gallery |香港太平山新街13A號
時間:下午 12 時 至 下午 7 時 (每週三至週日)

▮ 個展點題《Childtopia》,靈感從何以來?
《Childtopia》,中文名叫作《糖不甩》的這個畫展,其實靈感是來自於我對小朋友的愛。因為我一向都很喜歡小朋友,我自己也有小朋友,所以也很想延續這個愛成為一個作品,就畫了很多幅小圓形的孩童面譜。除了覺得小朋友的童真很珍貴之餘,也提醒自己雖然長大了,但希望自己可以保持內心的童真。
▮ 關於童年一段重要回憶?
我小時候在一個很小的地方長大,有點像小鎮和鄉村之間。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是一個很多大自然的地方,有田、有很多樹。所以我小時候就很頑皮的,會爬樹、去田裡捉魚、又去河裡釣魚、跌落河邊。我想起我小時候就覺得好像一個卡通片,很調皮、很自由、很開心的一個童年。


▮ 開展藝術創作緣起?
我很愛我的外婆,她在我二十多歲時離開了人世。當時我難以面對她的離去,不知該如何面對這份悲傷,彷彿所有感受都找不到出口。就在那時,我開始畫畫——正是因為她的離開,讓我提起畫筆,一路畫到現在,從未放棄。畫著畫著,我漸漸發現,外婆雖然不在了,但她給予我的愛與力量,早已深深融入我的精神。如今每次作畫,都覺得自己正在延續她的精神。
這次在香港的展覽,雖然是我第一次在香港舉辦個展,卻是我人生中第三場畫展。我總帶著一幅名為《阿嬤阿嬤》的作品同行——「阿嬤」是我們福建人對外婆的稱呼。這幅畫是用外婆親手縫製的一件衣服創作而成的。我帶著它,走過不同城市舉辦展覽,就好像和外婆一起遊走不同地方。
▮ 挖掘自己童年,有否啟發自你現在的生活?
在創作中,我們能將所有情感與思緒盡情傾訴。當他人看你的作品時,自然與你建立起一種深刻的連結與理解。對我而言,創作是一片無比自由而純粹的天地,令我可以沉澱心靈,靜靜梳理內心的每一個角落。

▮ 援引例子,以港式地道小食命名畫作的寓意?
當時完成這系列的畫作後,我便告訴我的藝術經紀人,很想帶作品回香港展出。因為我曾在香港生活七年,我的先生也是香港人,對我說來,香港不僅是個重要的地方,更是生命中一段珍貴的回憶。
因此,當我們成功籌備這次畫展時,我便想為它取一個能讓香港人一聽就感到熟悉與親切的名字——「糖不甩」。糖不甩是圓的,我的畫也是圓的;糖不甩外表沾上的糖粉,就像我們心中藏著的童真。我覺得這個比喻十分貼合。後來,我更決定為每幅畫都取一個香港甜品的名字,希望香港觀眾欣賞時,能感受到那份熟悉與溫暖。
▮ 現場會親自口述與嫲嫲的故事,為何這樣做?
除了繪畫之外,我開始思考還能運用什麼媒介進行創作。聲音成為我第二個嘗試的媒介,或許因為我身為演員,對白中的情感表達對我們而言至關重要,也是我最熟悉的表達方式。因此,這次我選擇用自己的母語福建話創作了一件講述我媽媽故事的作品。
外婆始終是我創作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在不同階段,我總會以不同方式去記錄關於她的一切。因為每當談起外婆,或回憶起童年與她共度的生活片段時,那種感覺彷彿突然回到了小時候,再次觸碰到童年時的自己——這份觸動,總讓我深深感動。

▮ 兒子也會用粵語念著香港童年回憶經典廣告歌,寓意何在?
作品雖說述說的是我外婆的故事,但當大家前來欣賞這件作品、聆聽這段敘事時,或許也會想起自己的外公外婆。我深深相信,我們與外公外婆之間的情感連結極為重要——他們給予的愛,與父母的愛不盡相同,卻是無可取代的。每一種情感、每一份愛,都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這次創作中,我的孩子也參與其中。自從成為母親,我一直希望子女能融入我的藝術世界,因此這次我邀請他們兩人繪製了圓形畫作。我有一個習慣:從他們嬰兒時期開始,便持續錄下他們成長中的聲音。記得在他們四歲時,身爲香港人的丈夫雖不擅唱歌,卻很會唱廣告歌,我便教孩子唱那首當年極為經典的廣告曲,並將他們稚嫩的歌聲記錄下來。
這次籌備畫展時,我想起了這首歌——同樣因為它是香港人耳熟能詳的旋律,我特別喜愛。因此,我不僅希望展出孩子的畫作,更想將他們唱的歌聲帶進展場,將這份聲音的禮物,獻給香港。

▮ 超過十年沒參與電視劇集製作,今次《回魂計》再拍劇有何新鮮感?
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尤其在疫情之後,觀眾的觀影習慣已有所轉變,如今許多人都更習慣在家中觀看影集。因此對我而言,只要在劇集中遇到合適的劇本與角色,我和團隊都十分樂意參與演出。
《回魂計》這部影集對我來說格外特別。當初我完全沒預料到會有人找我飾演「趙靜」這個角色——或許大家都沒想到,我能夠展現如此兇狠的一面。這個角色讓我做到平時李心潔不敢做的事,卻也讓我在表演中盡情發揮,對我來說既充滿挑戰又十分有趣。這次演出無疑是一次突破,我也期待未來能持續挑戰更多不同且具有突破性的角色,將更多元的表演呈現給各位。
▮ 《回魂計》所演的復仇媽媽一角,要進出那種情緒有何挑戰?
在閱讀完整個劇本後,我便已預先知道,若接下這個角色,自己將必須長時間沉浸於一個黑暗的世界,承受沉重的情緒。為此,我早已做好心理準備。我本就是個願意冒險的人,一旦決定詮釋某個角色,便會不顧一切地投入其中。在演繹角色的那段期間,我彷彿遺忘了自己,只記得那個角色的生命,甚至難以回歸現實生活。那時我獨自待在泰國,持續讓自己深入角色的內心——這過程對我而言極為痛苦,當時確實飽受煎熬。然而,當作品完成並呈現在觀眾面前,收到許多支持與認同時,我便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所有創作都必經一段過程,有時需要各種付出與辛勞,但最重要的是作品最終能觸動人心——對我來說,這便已足夠。

▮ 幕前演出與藝術創作有否異同?
我認為人性本就蘊含多種面向——既有黑暗,也有光明。而作為一名創作者,透過不同形式的創作,能讓觀眾看見我們更多元的樣貌。
這也正是演員應當具備的才能:我能讓自己成為不同的人,演到讓你相信我就是那個角色——這對我而言是最大的滿足。但演出結束後,我仍能回歸自己的生活;當我進行其他創作、表達內心世界時,你又會看見另一個面向的我。
因此,很難用單一詞彙定義我是怎樣的人。我只能說,我是個充滿好奇心、不斷渴望探索自我與人性深處的人。正因如此,我才如此熱愛創作與表演。
▮ 未來藝術創作的計劃?
我通常不會一次只進行一個系列,而是同時創作兩至三個系列,並視完成進度決定哪個系列先展出。其實這幾年我還持續創作另一個風格截然不同的系列——有別於現有帶有線條的畫風,這個新系列完全沒有線條,且是我首次嘗試的人像畫創作。
我預計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整完成這個系列。希望兩年後,這個全新的作品系列能順利與大家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