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小松美羽 香港是能量交匯的神聖節點

Posted On: 2025-04-02
Category: Art
Editor:

在日本長野縣的深山長大,小松美羽自小便與自然為伍、動物為友。小時候她常常看到山野中不可見的世界,林間迷路時曾被狛犬引領回家。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塑造出她對大自然的崇拜與日本傳統信仰的知覺。

幾年前一場現場即興創作,小松換上雪白的袴服,謙卑地在畫布前跪坐,閉目片刻;然後美藝一瞬間拔刀而出,色彩在畫布上張牙舞爪。這場尤似神舞的作畫過程,在不少藝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繼去年於台北白石畫廊以「聖· 悟」為主題創作一系列作品後,今年小松掀開《聖 · 萃》的新章,到來最新創作的二十餘件作品,包括專門為香港創作的作品,促我們與神性建立聯繫。

text yui
photo OiyanChan

聽說這次個展的作品都是專門為香港創作的,可以分享創作時的靈感和想法嗎?

雖然初次來港已是九年前,但每次造訪都讓我深刻感受到香港的獨特之處——坐車片刻即可邂逅自然,但更令人震撼的是這座城市物質表象下蘊含的特殊能量。不同於日本人印象中的金融都市形象,香港的地脈能量與人文文化的交融方式極具特色,充滿力量感。本次為香港特別創作的作品中,我大量運用螢光色系,試圖通過明快色彩表現香港意象——那些看不見的能量場域,以及人們如何透過祈禱與這些能量產生連結。

展覽主題《聖 · 萃》,為何以此為題?

展覽主題《聖·萃》中的「萃」字,靈感源自日本博物學家南方熊楠提出「宇宙因果交匯的節點」的概念。而香港正是各種元素交匯的神聖節點。其實這個主題在我腦海中已醞釀已久的,恰如其分地詮釋了這座城市。

介紹一下本次的作品?

《THE SPIRITS ARE ALWAYS NEAR》這幅以雲紋為背景的作品採用特殊色調,表現香港這座物質都市中,山野能量與無形物質如何通過城市節點擴散。我通過色彩呈現人們凝聚於此的希望、祈禱與願景。不同於以往用多彩色塊表現神獸,這次特意以潔白顏色搭配螢光黃的光暈,象徵純淨的聚合能量——這種表現手法是首次嘗試。

這次特別為香港個展創作的神獸,我刻意將其塑造成白色光體,寄託我對這座城市作為全球能量樞紐的祈願。螢光黃的運用是專為香港開發的新色彩表現,希望能呈現出純淨而強大的能量質感。

《THE AIR AND THE WISH》《FIRE AND WILL》這組金銀雙獅作品,我將牠們的鬃毛描繪成如雲似海的流動能量,表現自然能量匯聚於聖獸體內,守護天地的意象。至於另一件作品《THE STORY TOLD BY THE MORAL》則呼應《THE SPIRITS ARE ALWAYS NEAR》,延續能量聚合的主題,在能量擴散的過程中,透過獅子、龍等守護神形象來保護人們的純真心性。除了香港人熟悉的神獸,也融入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的神獸形象。

你的日常創作模式是怎樣的?會有固定的生活/創作日程表嗎?

以前多在夜間創作,但自從搬到位於鄉間的工作室後,我的作息就變得很規律:白天專心創作,晚上進行深度冥想修習。由於自然光與燈光下的色彩感受確實很不一樣,故作品的色彩也與過去夜間創作時期的有明顯不同。而隨著心境轉變,我的用色也變得更加明亮豐富,創作狀態也更加積極正向。

提及過你相信人有靈魂,你認為人死後會去哪裡?

我相信肉體消亡後,靈魂會前往另一個世界,或者轉生成其他生命形態。但無論以什麼形式存在,我們當下的每一個選擇都在塑造未來的軌跡。即便是死後的靈魂狀態,其存在方式仍然取決於我們現世的修行。

在你眼中,甚麼是「美」?

提及「美」我總會聯想到「美術」的藝術之美,但美術其實涵蓋了音樂、舞台、表演等各種形式。藝術創作或許不是生存必需,但卻是人類心靈不可或缺的慰藉。我深信美具有治癒人心的力量,就像是穿越苦難歷史傳承下來的良藥。

人需要修行才可以看見「美」嗎?

人生在世,我們都在不斷學習成長,有人透過學習深刻理解美的價值,也有人選擇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但若內心仍保有些許對美的追求,相信最終大家都會踏上追尋美的道路。(觀賞美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是的,我認為每個人都有這種能力,大概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但是否發展這種能力,則取決於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們該重返自然獲得能量嗎?

香港雖是摩天森林,但乘車片刻即可抵達山野。第二次來港時接觸到的郊野公園徹底改變我的認知——都市與自然的切換竟如此便捷,甚至存在適合冥想的能量場域。這種獨特的空間配置令人讚歎。不必長途跋涉就能接觸自然的環境難能可貴。建議忙碌的都市人善用這種優勢,即時獲取自然療癒——這是香港最珍貴的城市設計智慧。

小松美羽:聖 · 萃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4月15日 
展覽地址:白石畫廊 |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 8樓
展覽時間:周二至周六  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周日只限預約,公眾假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