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在油街感受生活藝術

Posted On: 2021-01-29
Category: +852 · Art · Culture
Editor:

若要紀錄眼前的情景,你慣常選用甚麼方法?科技世代,相信多數人會選擇相機捕捉畫面,或以智慧電話即時攝錄,甚或加入各款濾鏡「執靚」畫面,快捷又省時。但藝術家黃進曦更享受以「寫生」放慢節奏觀看人事物。2019年初,他應「油街實現」(下簡稱「油街」)邀請,參與駐場創作計劃《油街實現中》,兩年來以約13至15幅風景寫生,紀錄藝術空間二期擴展工程進度,並於一筆一劃的作畫過程中,學習跟幻變的日常相處。

TEXT Ko Cheung PHOTO Bowy Chan & Courtesy of Oil Street Art Space

平等的交流空間
印象中的港島,車水馬龍、途人如鰂,唯獨「油街」別見恬靜。這個從前皇家遊艇會(二級歷史建築)改建的城市藝術空間,相較香港其他藝文場所,更強調藝術、創作人與民眾之間的共創性、共享性與實驗性。自2013年成立至今,「油街」舉辦了眾多別具創意的活動,平日即使沒展演進行,亦歡迎街坊進場耍樂、休憩或散步等,俗語說,確是「幾好Hea」的生活場地。

「讓大眾『Hea』得開心,恰是『油街』的目標之一。」油街實現館長連美嬌笑稱,公眾對藝術及文化常常有「神話化」或「高門檻」等誤解,以為創作或觀賞很「高檔」,不是人人皆可參與,也多期待策展人安排從上而下的觀賞體驗等,「這造成人與藝術的心理隔閡。我和團隊常從策展、創作及觀眾等多角度換位思考,希望善用『油街』現有資源,邀請更多來自不同背景、領域的人士,開展多元化的藝術實驗,打破坊間的保守想法,好讓大家重建藝術跟個人的關係,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意。」

從原初角度看世界
請來黃進曦於《油街實現中》以寫生為媒介,紀錄社區變化、引發群眾交流,就是例子。過去「油街」舉辦過許多互動性的展覽、影像創作、劇場演出及工作坊等,但較少有項目以繪畫作為獨有元素。今回用「寫生」非「攝錄」或「攝影」紀錄擴展工程變化,乃念及照相技術普及前,人類正是以繪畫去觀看世界、跟社群溝通資訊。

「繪畫所花的時間多了、速度慢了,卻又讓我們停留更久、沉思更深,可以留下更強烈的記憶與觀感,深刻體會何謂『生活即藝術』。我們想藉進曦的眼睛與雙手,帶領觀者回到原初狀態,從日常層面感知環境的變動。」連美嬌解說。

你何曾細看周邊人與事
黃進曦亦表示「油街」不僅支援本地創作人發展,也重視給大眾開拓可供自由呼吸的生活與藝術空間,「在這裡,你不必拘謹地接觸作品,可從起居環境開始,自然地遇見藝術。例如『油街』主建築物,糅合中國紅磚灰瓦、英式木門窗框及灰綠有致的地磚等,每個部份都富有歲月痕跡、歷史價值與工藝美,配上庭院中生長得優美的石栗,相當可觀、可親;即使有些街坊進來不帶藝術目的,只想躺於草地上曬太陽、看點書,也不失為靜心感受生活的良方,可助培養對環境的好奇心與探索心。」

為《油街實現中》創作城市寫生後,黃進曦的想法與技巧亦有潛移默化的轉變,「雖然創作以工程為主軸,但繪畫的視點與心情,卻不只聚焦眼前景觀,也會融入個人想像。」譬如他本來抗拒畫建築或高樓,「今回多了思考怎樣除去對建築的厭惡感,尋找不同的演繹方式;過程中,我沒有刻意研讀歷史資料,主要以視覺為主導,從建築、植物和地盤三大元素出發,留意周圍有何可觀之處。」

可一不可再的相遇
期間,黃進曦遇過許多趣味情景,「試過畫到半路,看到新人進來拍婚紗照,我覺得有趣,就將筆下焦點轉移到他們身上;又有小朋友見我畫畫,直白說『好彩無畀你畫入去』,好童真;有次見建築工人於工場的繩上掛衣,讓我產生觀看別人做藝術裝置的錯覺,將動態納入畫中等。跟工程同步、跟環境共生的感覺,好有發揮、好有機。」

過去一年在疫情的影響下,目睹油街從熱鬧變得冷清,原定的工作坊得取消,場地更數度關閉,期間需靠「油街」團隊拍照作繪畫參考。這些突如其來的意外更讓黃進曦發現,無論創作或生活,均要靈活變通。「回看手頭上十幾幅畫,最大領會是不像平時的寫生,純粹滿足個人喜好,它們既受外在因素影響效果,也像帶有某些使命。像有些畫中植物,隨工程尾聲已被移走;有些人物畫下來,日後卻未必再見。每個可一不可再的觀景,都讓我別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