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其說是我選擇張大千,我覺得是張大千選擇了我。」
在紀錄片導演張偉民抱懷著使命,帶著耗花足足12年拍攝的紀錄片《萬里千尋》來到香港之際,蘇富比也獲「梅雲堂」委託推出「不負古人告後人」專場拍賣,展出張大千鼎盛力作〈秋山夕照〉。居中巧合無獨有偶,張導也挑選了〈秋山夕照〉作為《萬里千尋》的宣傳海報,而「梅雲堂」創辦人高嶺梅先生的女兒、高美慶教授更是紀錄片受訪者之一,當時高教授仍任職於中文大學藝術系。〈秋山夕照〉是高家珍藏畫作之一,也是張導特別喜歡的作品。
「〈秋山夕照〉是張大千1967年的時候在加州時創作的,而我這部片也從他1967年的生活開展。我跟張大千的交集始於加州,我在舊金山州立大學發現了一卷拍攝於1967年,關於張大千的16毫米底片,剛好我也是67年出生的,這也是另外一個緣份。當時世界還沒有真正的看過這些底片,等於是我把這些跟我同齡的底片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把它數碼化分享給這個世界。」許多不約而同的緣份,把她引向尋找張大千的旅程。
text yui |photo Oiyan Chan
在大海打撈珍珠
張大千前半生遍游祖國名⼭⼤川,後半生周遊歐美各洲漂泊無定。他在藝術史上被冠以「東⽅的畢加索」之稱,是首位走向世界的東方藝術家。然而關於張大千的海外生活,尤其是張大千在巴西長達19年的時間裡頭,他獨具⼀格的潑墨潑彩達到了藝術的頂峰時期,卻一直缺乏深⼊和完整的研究。「沒有一個藝術家,能像張大千走得這麼遠。」也讓張導不禁好奇,作為一個藝術家,張大千是怎樣在海外生存的?
「藝術家是根植於自己的故土文化的,靈感和滋養都是來自於這個文化底蘊,對於張大千而言就更是如此,因為他是一個傳統的中國畫畫家。這讓我好奇,他是怎麼樣在它的這個海外人生中創造那一份輝煌。但非常不同的是,張大千這個人物他的故事是空白的。在我以往的紀錄片的製作中,常常都有很多資料參考,有人物有故事有背景有素材,而紀錄片電影人的工作,基本上就是在整理與搜索的過程中,把故事提煉出來。」
但這次有些不同,據張導的形容,就似在大海裡面去打撈散落的珍珠。「張大千在海外的生活就是無跡可循的,不知道從哪裡下手。所以談不上甚麼技巧,我大多都是在尋找蛛絲馬跡,就是在這個茫茫人海中去尋找任何跟張大千在海外的人生藝術有關聯的線索,所以基本上是茫然的,就是找到甚麼就去拍甚麼,找到甚麼就去捕捉甚麼。」資料素材欠奉,張導在這部紀錄片堅持兩大原則,其一是找到的人事物都必須是第一手資料,跟張大千有直接關聯;其二是必須實地考察。「我必須感受當地的生活和文化,才能夠感受到一個身處異國他鄉的東方藝術家的生存的狀態。」
大千的桃花源
「這次是破了紀錄。」張導笑言,《萬里千尋》是她職業生涯拍過最長的電影。「但是當增額12年的輪迴結束時,我才真正的看到,這個片子可以 to come full circle。」12年來,張導最深刻的依然是踏足巴西的那一天。「2015年的1月,我第一次踏上張大千的『海外故鄉』巴西,他在那裡將近生活了20年,甚至在聖保羅附近摩詰鎮建立了一個世外桃源、一個東方園林。然而因為時過境遷,因為89年當地進行水利工程,這個八德園早已消失在水下。在那踏足當地之前,我對巴西的概念是很遙遠的很模糊的。 然而找到八德園廢墟那一剎那開始,我跟張大千的距離一下子拉到最接近最真實。當然它已經是廢墟,只剩下一些磚頭瓦礫,有張大千親手種的茂密竹林,還有他留下來的巨石。張大千生前非常喜歡石頭,他就像營一個立體的中國畫一樣在營造他的園林,那些巨石都是他這個這個立體畫中的重要部分。在這樣一個土地上,我可以想像張大千當年如何在園子裡頭行走。可能在吟詩作畫,可能在欣賞雲起雲落花開花落。」
在不同土地尋找大師的鳳毛麟角,12年以來張導採訪過上百位跟張大千關聯的人,當中包括他的朋友、子女、藝術家、弟子,甚至是園丁,而且許多的受訪者,都不只採訪一次就完事。「過了些日子,對張大千的理解和認知又有深一層感受後,又回過頭來找他們。」此外,由於居中大部分受訪者都是較為年長,所以張導的採訪工作可以說是分秒必爭。「其中最親密的,他的4個子女都在這個過程中去世,很幸運那個時候還能接觸到,同時也覺得很遺憾。」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採訪中,張大千被刻畫成不同的模樣,漸漸變得立體,他是當代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是孫兒眼裡慈祥的爺爺;是園丁心中的好老闆;是孤獨又溫柔的父親。「他是一個走南闖北的大藝術家,又無微不至的去關心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平時又好像非常遙遠,戴著一頂帽子,感覺好像是是凜然不可侵犯,這所有的細節慢慢讓他變得豐滿,成為有血有肉的藝術家。」
上百位受訪者的話語,無法塞進這部100分鐘的片中。張導指,其實最初版的《萬里千尋》足足長兩個半小時,最後數之不盡的部份只能夠忍痛割捨。「像張大千的醫生Dr.Mori,他是一個在巴西長大的日本人。他很喜歡莊園,與張大千經常來往,張大千在其莊園的巨石甚至有一題字。還有張大千的園丁和幫廚,都告訴我很多特別感人的故事。」還有張大千的台灣生活、日本廣交的朋友、加州完成的那幅〈秋山夕照〉…… 為免故事失去焦點,這些部份都被悉數刪去,非常可惜。
「『萬里故山頻入夢・掛帆歸日是何年。』他經常在午夜夢迴的時候想到故鄉,畫了很多的長江、黃河、青城山、黃山,他跟郭有守在一起寫的這個資中八景,都是回憶他們童年在一起的地方。」張導把《萬里千尋》完成以後,最後決定把張大千「帶回家」。她在八德園的遺址,用竹林的竹竿架起了小小的銀幕,舉辦了一場特別的放映會。「It’s time to go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