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ART BASEL 2024 8件值得注目的大型裝置作品

Posted On: 2024-03-26
Category: Art Basel
Editor:

2024 ART BASEL終於開鑼,今屆ART BASEL回復到疫前的規模,吸引來自40個國家及地區的243間頂尖畫廊參與,讓香港展會將一如既往地成為對話、發現和文化交流的平台。一如每年的ART BASEL香港展會,展會的大型裝置作品總是會成為藝迷的焦點,繼去年悉尼Artspace行政總監Alexie Glass-Kantor作策展人,帶來包括13件包括藝術家楊沛鏗林嵐的大型裝置作品後,今年她將再下一城,其策展的「藝聚空間」展區將呈獻16件大型裝置作品,主題為「I am a part of all that I have met」。其中11件作品專為此次展會創作,創下自2013年展區創立至今的最高紀錄。 

photo Oiyan Chan

ART BASEL 2024 8個大型裝置作品

梁慧圭《Contingent Spheres》(2020,2022)

韓國藝術家梁慧圭在《Contingent Spheres》中利用兩尊擬人化的藤條雕塑,將菲律賓傳統紡織技藝比納科(Binakol)與六十年代歐普藝術相結合。藝術家以編織拼湊起不同的時空,並經常結合傳統工蕔與現代工業生產技術。透過互相融合的形式,她的作品喚起人們的無限聯想,包括神話叙事、靈性及宗教融合的儀式文化。 《偶然之界》組合了三件作品:《The RandingIntermediates -Underbelly Alienage Duo» I 《The Intermediate -Five- Legged Frosty Fecund Imoogi》都放在参照菲律實Binakol紡織品而創作的地板上。其中交錯的幾何國形代表著浪濤,科迪勒拉地區的原住民認為這種圖案可以保護他們免受惡靈侵擾。第三件作品 《Sonic Cosmic Rope – Gold Dodecagon Straight Weave》 則使人聯想到講述一對兄妹逃亡到天上化作太陽月亮的韓國民間故事。粗壯閃亮的鈴鐺串仿佛從天而降,象徵著超越天外的世界及潛能。作品會不時被晃動,叮噹作響登隨之回蕩於宇宙間。

麥影彤二《Copy of Copy of Copy of Copy》(2024)

香港藝術家麥影彤二(Mak2)的《Copy of Copy of Copy of Copy》裝置作品專為2024年ART BASEL香港展會而創作,作品將兩個展位在頂端相連,探索複製、演化與模擬的概念。作為藝術家對抄襲文化和自己作品的三重戲謔。第一重是展位上展出麥影彤二的《美好家園》三聯畫系列,作品找來淘寶上的畫師繪製The Sims遊戲的場景,虛構出難辨真假的愛與惡。在展位旁邊,兩個被複製的展位上下對疊,下半部分完整地複製了麥影彤二在德薩畫廊展位中的作品,不過內裡的三聯畫被簡化為單幅畫,而這個模擬展位所展示的其他畫作則以馬賽克處理。第三重是下方展位的鏡像版本,但這個版本的展位殘破不堪,充滿黴菌、野草叢生、畫作歪斜。觀眾只能揣測這是否200年後的藝術世界反烏托邦,或其實只是藝術家對表象本身嘲諷。

Naminapu Maymuru-White《Larrakitj Forest》(2024)

澳洲藝術家Naminapu Maymuru-White專為展會創作的裝置作品《Larrakitj Forest》由若干橢圓形容器組成,象徵了藝術家所在的澳洲北部的雍古族(Yolŋu)原住民社群的喪葬儀式、宇宙觀及繪畫傳統。 雍古族是居住在澳洲北領地東北阿納姆地區的原住民,而雍古藝術是一場有關抽象與表現方式的持續對話,述說了族群信奉的生命意義及與自然界的親密聯繫。藝術家以柱上的總畫描繪了自己所感受到的銀河系,並傳達了萬物間的聯繫:星斗、水、天空、土地、河流、Larrakitj繪畫儀式及藝術家的雙手。藝術家通過不斷流變的元素和宇宙來證明時間的流逝,印證我們所遇見的一切及存活的當下。

Jitish Kallat的《Wind Study (Hilbert Curve)》(2022-2023)

印度藝術家Jitish Kallat的《Wind Study (Hilbert Curve)》由一系列以火、風、煙霧與墨汁創作、錯綜複雜的大型畫作組成,於展會中首次亮相。藝術家三件的成品,參照了數學家David Hilbert在1891年提出的連續分形空間填充曲線理論。每幅六米長的圖畫都由一條延伸的單線組成,形成了各種階數希爾伯特曲線的複雜排列。藝術家逐小畫出曲線,以突顯希爾伯特曲線的重複性,每件成品皆由一條延綿伸回起點的單線構成。然後,卡拉特如進行儀式般將燃料覆蓋到每條線上,然後燃起火焰,讓微風引導其路徑。這些痕跡記錄了風與火之間的無聲對話,揭示了藝術品中隱含數理、能量和協同作用。

黃漢明《Friendship First》(2024)

新加坡藝術家黃漢明專為「藝聚空間」展區創作的雕塑裝置《Friendship First》中,兩個半球物體成為了投影屏幕,播放七十年代中美「乒乓外交」時期的資料影片,體現出藝術家對兩國關係的關注,觀眾將要接收由藝術家編寫的流行文化和冷戰外交的雙重敘事。藝術家從 《人民畫報》、《人民日報》副刊、以及美國 《時代雜誌》和 《生活》雜誌等刊物中收集影像,記錄了1971年北京的乒乓球友誼賽如何為1972年中美兩國在冷戰高峰期間舉行的歷史性峰會鋪路。

黎薇《很久很久以前》(2020-2024)

中國藝術家黎薇在作品《很久很久以前》創造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場景,一群世界領導人離奇地轉世為七歲的孩子。據說七歲是人格完全成形的年齡,而長大成人則被認為是退化的開端。六個等身大小的超真實政客兒童模型穿戴整齊,以不同姿勢被擺放在這個專門製作的遊樂場中。居住在香港的人必定覺得這個遍佈城中的場景非常熟悉。最近,這些空間已經成為了監管、警覺及失去純真之地。世界領導人的存在同樣模糊,他們可能在遊玩享樂,也可能正圖謀不軌。當我們走進遊樂場,遊樂設施的感應器會被觸發,人們開始遭受「鳥鳴」的攻擊,這讓人感到既荒謬又超現實,也令人進退兩難,藝術家以野鳥的鳴叫警告我們全球政治並非兒戲。

Patricia Perez Eustaquio《White Lies》( 2023)

作品《White Lies》 透過數碼科技編織出一幅以20世紀美國殖民時期菲律買本土婦女的照片為主題的掛毯,這是美國從西班牙購贸菲律實主權後所拍攝的眾多照片之一。藝術家這張照片重新修改 :相中女性身穿西式服装,踩在馬戲團大球上,乌後飄揚著美國國旗串,這位姓氏不明的女性瓦解了殖民者凝視中的教化本質。藝術家以獨特的數碼编鐬手法將照片放大,頭覆了播影作為殖民媒介的功能。雖然作品使人聯想到英雄式歷史盤,但同時編織出一種親密及陰柔的語言:掛毯柔軟而溫暖,也曾經被用作遮風擋雨或家庭用品。《白色謊言》中特殊的浮雕式編織,尤其是當中的紋理及觸感,成為了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

Tsherin Sherpa《Stairways to Heaven》(2023 – 2024)

《Stairways to Heaven》是一件全新製作的十米掛毯,作品描繪了一條時隱時現,盤旋而升的龍。特舍瑞恩.夏爾帕從傳統的密宗圖騰、符號、色彩及表達方式汲取靈感,以動態十足的漩渦圖形取代龍的鱗片,透過當代視角重新詮釋喜馬拉雅地毯製作中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形象。藝術家在多個作品中都採用了這種圖案,象徵了我們身處這個混沌世界中的無窮力量,並對尼泊爾物質和傳統文化的異域視角提供了潛在解讀。藝術家與加德滿都的地毯製作工作室Mt. Refuge合作,藉著尼泊爾地毯製作源遠流長的歷史來創作這件作品。對藝術家來說,任何事物都不是獨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