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上環除了SoHo,還有一個PoHo。走進位於普慶坊和太平山街的社區,沒有中環的高尚感,卻有一股含蓄的文青風。其中一條微斜的街道名為西街,從前的地鋪大多是殯儀業,現在卻幻變為室內設計工作室和畫廊的聚居地。走上斜坡到48號,頓然被別緻的大門櫥窗吸引著,近看發現原來是做本地酒店設計 Cap Atelier 的工作室。這次,筆者為大家介紹Cap Atelier 與其團隊,走進工作室的酒店設計世界。
Cap Atelier 的兩位創辨人梁國輝 (Henry Leung) 及 徐佩詩 (Shirley Tsui ) 曾共事並成長於在酒店設計界內著名的設計公司 Chhada Siembieda & Associates (CSA)。當 Henry代表 CSA 在上海成立分公司,帶領內地設計團隊創作酒店設計時,Shirley 就代表上海分公司出任香港的項目總監。就著二人多年合作的默契及對酒店設計的豐富經驗,兩人於2014年成立CAP Atelier,冀在酒店設計項目上能創作更多嶄新和有深度的構思。
問到公司有趣的名稱的背後含義,Shirley告訴我:「作為一個設計團隊,幫客戶度身訂做室內設計的時候,我們希望團隊創作考量時記得 『Put on your thinking CAP』,將自己設身為客戶及酒店管理的一方,按著他們對項目的期望及酒店管理的經營方針作設計基礎。而 CAP 的另一層的意義便是 『Craft A Project』 (雕琢每一個作品)。由於我們是一間小型的創作工作室,我們每年所造的項目可算是『限量版』!而且,因酒店建築和設計需時甚長,平均時間由一年至六年不等,這樣我們就能在充裕的時間運用想像力為每個客戶雕琢設計,盡力呈現我們以及酒店的設計美學。」
有些工作室或設計師即使為不同客戶類型的項目構圖都不難找到其標誌,例如用色、材料和重複性的主題。可是Henry 和 Shirley 的團隊則以另一方向進行創作。Henry說:「我們從不以特定的一種方式創作項目,當我們起步做案子時就結合自己與客戶的酒店管理理念;加上每個項目的地點總有獨特文化,我們亦會按照這些風土民情的特色作創作靈感。我們對選材非常嚴謹,團隊猶如工藝師般確保每個細節都獨具慧眼。」可見,Cap Atelier 的設計DNA就是優雅美學的恆久性。
不知道大家在尖沙嘴洲際酒店 (Intercontinental Hotel Hong Kong) 還營業的時候有沒有走進中餐廳欣圖軒 (Yan Toh Heen)?現在可以從 K11 Musea 光臨的欣圖軒的酒店餐廳設計原來出自Cap Atelier 的手筆。走進餐廳大門,客人便會見到典雅的植物藝術。揉合了青綠、粉橙、和青苔色的檯上裝飾讓人聯想到亞洲文化的花道,為寬廣的空間增添謐靜,更與翡翠綠的瓷磚背景形成和諧融合的禪意。
走進用膳空間,客人會安坐在米灰和橄欖綠作主調的餐桌。綠黃色調從來在室內設計中屬於較難控制的類別,而Cap Atelier 在欣圖軒完美融入這顏色的原因莫過於挪用擁有天然紋路的翡翠綠大理石作牆身的媒材。在悉心調控的燈光下,滲透著淡雅綠色的大理石不單閃耀金色光澤,更能凸顯石材的珍貴,為中餐廳營造高雅典範。客人抬頭一看亦會發現置身於藍綠絲網屏風裡,仔細一看,間隔中封存著栩栩如生的繡花。這樣的獨特設計打破屏風設計的傳統,除了為客人提供私密空間之外更讓微暗的光線滲穿絲網,打造夢境般的氛圍。
當疫情緩和後,若果你飛到法國旅行,不妨到訪位於首都的半島酒店(The Peninsula Paris) ,感受Henry 和Shirley 團隊當年精心設計的浪漫別緻。酒店大堂運用奢華的象牙白色作主調,加上歐式拱門和雕花設計,讓貴賓一踏入大堂便沈浸在充滿詩情畫意的巴黎文化中。Cap Atelier 為酒店創造的標誌莫過於以晶瑩剔透的玻璃所製的樹葉。這些宛如水晶的落葉隨著路人經過所帶來的氣流隨風輕盈,彷彿在優雅的大堂中翩翩起舞,為客人演出一場古典芭蕾舞表演。
Courtesy of Cap Atelier Limited.
Henry 和 Shirley 更透露他們來年即將面世的酒店設計,項目涵蓋亞洲、東南亞和歐洲,當中包括泰國32公館中餐廳 (Mott 32 Bangkok)、新加坡艾迪遜酒店(Singapore Edition Hotel )、日本朗延酒店唐閣中餐廳 (T’ang Court at The Langham Tokyo) 和倫敦半島酒店中餐廳 (Chinese restaurant at The Peninsula London)。在未來能夠重新旅遊的日子,不妨入住Cap Atelier 在世界各地設計的別緻酒店,為生活加點永恆美學的點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