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設計與美藝,這簡直是一個關於純真與勇氣的故事。最純最勇的主角叫Bethan Laura Wood。
世界永遠有人愛循規蹈矩play safe穩陣,目無表情在黑白灰的避難所裡掩面保護自己,由於太在乎別人目光於是選擇在人群中隱形。至於Bethan Laura Wood(以下簡稱Wood),無論在東倫敦的flea market裡掃貨;在日本的骨董市尋寶;在羅西哥盯住教堂上聖母像;或者在威尼斯跟吹玻璃工匠交流都好,如果剛好旁邊有google街道相機經過拍下她,相信每一個查看google map街景的人都會都會被她吸引……Wood根本是有四肢的彩虹(嚴格來講她身上的顏色應該多過彩虹),加上有如《龍珠》裡面餃子的妝容:兩腮永遠點了兩大點水玉,她特殊的外表打扮,就算在大氣層外的衛星都輕易對焦。
自2010年自立門戶以來,Wood對材料、顏色和圖案的前衛激進取態,令她在時尚界如魚得水,她用超巨大七彩水果塞滿Hermès英倫店櫥窗。七十年代陶藝家Dodie Thayer用生菜作為主題創作經典餐具,Tory Burch委託Wood製作裝置配搭這批作品,Wood就創作出開胃小點雕塑。當品牌Valextra邀請她設計手袋,Wood將手柄和扣環設計得好像牙膏擠出來一樣,那些「牙膏」手柄還要打圈……cc-tapis、Nilufar及Moroso等數之不盡廠牌藝廊都來找Wood。因為他們知道Wood不單裝扮突出,她亦擅於將腦內巧思妙想化成實物。對於一個把玩鮮豔色彩世界聞名的設計師藝術家,其打扮只是恰如其分。
Wood的家具織品以至無數創作為這個愈來愈沉悶的世界泛起了漣漪,難得有本地家具店NUOVO將Wood的作品引入,我們去中環就可以感受這位倫敦狂人的七彩魔法。
Text: 祖慧 Photo:Courtesy of NUOVO
工藝底蘊 天馬行空
這位獲獎無數的設計師生於英格蘭西部小鎮Shrewsbury。爸爸是建築師,媽媽是職業治療師,熱愛陶藝,更會製作助人冥想的小道具,所以隨處都有工具和顏料。Wood兒時總是忙於在睡房及廚房搞東搞西,可能是繪畫、縫紉、用紙漿弄些小玩意,甚至將各種日常物品左併右砌,這個小童本來就過著創意生活……直至她看到BBC一齣講述Royal College of Art不同創意工作室的紀錄片時,命運已經安排好!Wood對色彩熱愛與日俱增,在University of Brighton完成Three Dimensional Design學位後,到Royal College of Art成為產品設計碩士,受業於意大利的Martino Gamper及荷蘭的Jurgen Bey等傳奇設計師門下。她嘗試過在創作及自己真實生活上分離,修讀碩士時,Wood亦懷疑過坊間能否接受這種風格。幸好得到恩師指引做人要忠於自己,就放膽全面沉淪在色彩中,甚至用自身打扮成為色彩和圖案的活體實驗。
Wood非常熱衷於藝術家駐場,畢業就到倫敦設計博物館當上駐場藝術家。他們要求Wood創作一些與博物館有關的作品回饋。這位七彩人得知博物館所在地Butler’s Wharf此際有大量新建豪宅,高級藝廊、建築設計公司林立,但該區在昔日就是一個河邊的香蕉倉庫!Wood就用貨倉經常用到的木卡板作為媒體創作Particle系列:木卡板上面有無比精細層次豐富的木工層壓拼花,這巧妙結合正好對應到Butler’s Wharf獨特的前世今生。Wood這個項目在設計美藝界平地一聲雷,因為夠搶眼又有內涵。意大利Nilufar Gallery創辦人Nina Yashar覺得Wood勇於創新之餘,那些前衛大膽妙想天開設計,卻殖根於傳統手藝。Nilufar Gallery採購了其中一件家具之後,翌年就為Wood在米蘭舉辦展覽。2011年以來Wood一直與Nilufar畫廊合作,推出不同限量版甚至只製作一次的作品。
Wood的作品就是將夢幻與想象化成現實,她在歐洲、墨西哥、加利福尼亞和東亞當駐場藝術家積累經驗,與優秀工匠共事學法。而且她有個良好習慣:每去到一個新地方,她都會用心研究當地文化特色,或者根據她拜訪城市獨有色彩和材料進行創作,用作品去回饋每一個所到之處:與墨西哥和意大利工匠共事,成就了層次豐富的玻璃吊燈,或者從複雜的意大利紡織品和巴伐利亞陶瓷取經,將這些文化工藝內涵兼收並蓄。有工藝底蘊,創作方可天馬行空。
Wood為Nilufar Gallery設計的新作針對閨房:這個地方最私密,同時可以窺探女人無比細膩又複雜的內心。Cabinet Meisen每件都是獨一無二,可根據不同顏色和組合進行定製的家具。你能夠想象一個櫃會像異世界來的巨型昆蟲嗎?那些好像迷彩一樣的木紋固然展示了意大利ALPI獨步天下的木皮染色技術,除了用木皮表達到複雜紡織品獨有的圖案與紋理,更是Wood自己對日本和服的熱愛。極細緻的把手和結構,為每件家具戴上珠寶首飾,跟Wood一樣,跟天下女子一樣。閨房系列蘊含了她過去十年穿梭世界不同城市和文化所兼收的美藝養分,正如閨房見證每個女人身心成長。
震撼推到maximum
Wood走訪世界,但她仍然是東倫敦居民。國際刊物《New York Times》及《AD(Architectural Digest)》分別到她住宅及工作室取材時,所有讀者都眼花撩亂,Wood無論是打扮起居工作地方都與她的作品一模一樣:她豪不吝嗇心思情趣,永遠將感官震撼開心能量推到maximum。她家是有點Art Deco風的二十年代公寓(在倫敦不算甚麼豪宅啦),除了有粉紅梯間薄荷綠窗框,還有桃色、開心果綠和紫紅牆壁,木地板鋪都有幾何圖案地毯,到處都是Wood製作或收藏的不尋常物品。
她最愛跟同行以物亦物。她換了一張英國設計師Max Lamb設計的椅子回來,因為現在多離家,鮮有機會見朋友,見到他的作品聊勝於無。最珍視的是意大利傳奇Ettore Sottsass的Mini-Totem No.1及一幅在flea market買回來,名不見經傳畫師的作品。所有博物館級收藏與來自flea market及旅行戰利品在她家都是平起平坐眾生平等,可見Wood不會為大名/名牌所動,喜惡完全唯心。她更著迷的是物件與物件以至背景色彩之間的無聲對話。
她更喜歡挖掘每個人對不同物件的心理獎態:究竟人為甚麼想拋棄一件舊愛,多一件新歡的理由又是甚麼?Wood坦言她完全無法斷捨離,因為她要抓緊每種細微事物所引發的靈感……她在工作室有大量拍欄杆的照片,那些蜿蜒的欄杆最後變成了手袋的把手,甚至是茶壺!Wood可以從工作室貨架上隨機抽五樣物件,之後解釋這些好像不相關的東西怎樣衍生出一個全新項目。
由於對世間萬物的觸覺敏銳過人,對Wood來說,漫步跳蚤市場,體驗來自不同時地人的物件,簡直是一種七彩的禪修。對於色彩,最大的震撼是Wood走訪墨西哥。她在Design Miami/Basel拿下未來設計師獎,W酒店將每位設計師派往世界各地W酒店進行研究。Wood被派到墨西哥城。當時剛巧有位朋友往墨西哥探親,順道帶她走訪博物館、flea market和不同藝術家。對於一個歐洲人,色彩往往偏向柔和,甚至灰暗。在墨西哥,底色可以是豔粉色、亮藍色、大紅大黃。何解倫敦會有這種色彩,它跟威尼斯又不同,去貝魯特當然又是另一種感受,一方風土,無論從地沿政治風土氣候都有關連,全部都是設計師喜歡研究的課題。Wood自言到過墨西哥後,自己的創作亦大變天。
無論是Art Institute of Chicago、San Francisco Museum of Modern Art以至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等博物館亦有永久珍藏Wood的作品。他另一作品Kaleidoscope系列,以十八至十九世紀末英國攝政時代女性自強作靈感,重新詮釋了當時顏色圖案和材料。每張地毯複雜彩色紗線均由手工染色,然後交由頂級工匠手工打絨,將手工和機器完美融和。Kaleidoscope視覺效果抽象,不同人都接收到不同景象。Wood將Kaleidoscope變成書架,代表智識傳播及存取,這件裝置亦成為澳洲The 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的永久珍藏。比起一般設計師,Wood更愛藝壇擁戴。
上年Wood為意大利前衛地毯品牌cc-tapis設計了Guadalupe系列。Guadalupe是西班牙語,指的是在墨西哥聖母畫像中顯靈中的聖母,這些地毯源自她在旅行中收集的聖母像圖案。Wood對於墨西哥城的Guadalupe聖母新教堂情迷已久,這種有點點粗獷風格的建築俯拾皆是,但它也與前西班牙殖民時期的建築細節和美學又有深厚淵源。最後Wood將建築簿格、教堂上的彩色玻璃窗以至墨西哥城紡織品上像彩虹般的襯色方法融合,用新設計向複雜又強烈的墨西哥色彩致敬。
Wood希望自己作品能為生活帶來愉悅,就算每個設計蘊含深厚傳統文化,她都希望作品予人前所未見之感。如果可以引發他人想象力,更是美事。11月9日,Bethan Laura Wood將親臨香港,大家可到NUOVO中環店一睹她的彩虹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