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M+草間彌生回顧展 一展回看70年

Posted On: 2022-11-10
Category: Art
Editor:

草間彌生,當代舉足輕重的藝術家,「波點」與「南瓜」是大眾對草間藝術的主要印象,然而那只是她創作的少部分。草間十多歲開始投身創作,至今仍未停下來,想全面了解她的創作,就要回顧她70多年的藝術生涯,這絕非易事,但機會來了,M+博物館將於11月12日至明年5月14日舉行「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展品超過200件,不單有早期的自畫像,成名後的經典創作,還有今年的全新作品。

「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現場,2022年 / 攝影:鄭樂天 / M+,香港

這次展覽是草間彌生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的最大回顧展,由M+副總監及總策展人鄭道鍊及獨立策展人吉竹美香共同策劃,展品包括亞洲、歐洲及美國的博物館及私人藏品、M+藏品及草間彌生的個人收藏。展覽內容兼具廣度與深度,覆蓋藝術家長達77年的創作期,也涉獵多個重要主題,數目足夠讓展場按時序及主題作鋪排,讓訪者經歷一次草間的藝術之旅。

1、展覽,就由草間自畫像開始

展覽共有6個主題部分,分別為:無限、積累、全面連結、生物宇宙、死亡、生命的力量,包含由1945年至2022年的創作。相信大家對草間的樣子也不陌生,但草間筆下的自己又是怎樣?展覽先以草間彌生的自畫照揭開序幕,當踏入會場,在入口迎接訪者的是2015年創作的《肖像》,一幅以黑與橙為主調,由圓點與無限網構築的草間半身畫,貼合一般人對草間創作的印像,但接下來的十多幅自畫像,將展示出不同的年代的草間,最早有1950年創作,以暗紅太陽花自喻的《自畫像》,以及近斯色彩人像作品《當我找到生活在黑暗之中的喜悅》。

2、展開「無限網」

看過各年代的草間彌生,便到達主題展區部分,並以她最重要的創作主題——「無限網」為始。密集的畫面可說是草間藝術的標誌,她小時候有嚴重的幻聽與幻覺,她曾看到桌布上的紅花在複製,遍及牆與天花,甚至到她身上,後來幻覺越趨嚴重,草間的世界被斑點狀的網包圍,恐懼令她的精神將近崩潰,於是她把畫面畫下來,一幅又一幅,她亦在這畫畫的過程得到療癒,從此走上藝術之路。

草間彌生《輪迴》(2011年)

1957年,草間彌生隻身到了紐約,矢志創出名堂。在去程飛機上,她俯瞰太平洋,無盡的海面啟發她創作《無限網》系列,並於1959年畫下《無限網》,在國際藝壇大放異采,在是次展覽中所見的《太平洋》正是受當年所見的海面啟發而成。「無限網」亦隨年代變化,在1992年的《萌芽》已見網形與筆觸有所變化,於2011年的《輪迴》更出現了少見的幻彩色調,此作似有暗示福島核事故的危機之意,可見無限網亦會就主題出現變化。

3、積累與消融

1962年,草間彌生創作出軟雕塑《積累No. 1》(Accumulation No. 1),把看似男性陽具的圓點軟棒密鋪椅子,後來這種軟棒元素以不同形式出現,令人聯想到蓓蕾、腫瘤或陽具等有機生長物,成為極具代表性的創作。草間坦言這作品是出於對性及男性器官的恐懼,這恐荒迫使她不斷創作這形狀,藉此進行自我治療。

草間彌生《自我消融》(1966–1974)

至1960年代末,草間以人體彩繪展演闡釋「自我消融」概念,她說:「我不斷將圖案重複再重複,直至我完全沉浸在整個過程中為止。我將之稱為『自我消融』。」此概念亦應用於經典鏡屋創作之中。積累及自我消融正是第二部分及第三部的主題,在「積累」中可看到多個以軟棒為元素的藝術裝置,而「全面連結」則展示了她如何以公共展演帶出「自我消融」概念。

4、草間的生物宇宙

回顧草間彌生,怎少得了南瓜。在這70多年間,草間創出了她的「生物宇宙」,即第四部分的主題。由於草間的家族在松本市經營育苗場,所以早期作品多源於她對花卉植物的觀察,而她對南瓜尤其喜愛,波點南瓜更是草間彌生最為人熟悉的題材之一。在這展覽部分除了看到1998至2000年創作的《南瓜》外,還有更多與植物相關的畫作及裝置,如1980年代創作的《紅色的花》、《花粉》及《花》等大型雕塑。另外,在博物館地下大堂亦放置了兩個2022年創作的全新的《南瓜》大型雕塑供公眾觀賞。

5、死亡與重生

草間彌生《殘骸的積累(人格解體帷幕的囚徒)》1950年 / 油彩、瓷漆、種子麻布袋 / 72.3 × 91.5 厘米 /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藏 / © 草間彌生

展覽最後兩個部分觸及生與死的主題,會場編排上更表現了草間以藝術喚起人在死後精神重生的希望,會場第五及第六部分分別以「死亡」及「生命的力量」為題。草間從不避諱有關死亡的陰暗感受,如1950年創作的《殘骸的積累(人格解體帷幕的囚徒)》及1975年的《如今你死了》,因她年少時備受病患折磨,又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些都對她影響極深,而畫畫就是她的自我治療,她曾說:「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早就自殺了。」

另一方面,草間彌生以藝術傳遞生存意志,1987年的《天地之間》展現了她所看到的幻覺,而創作就是她治癒的過程。自1960年代起,草間便以藝術表達愛、和平和共同體的訊息,在她的藝術生涯的後期,生命的力量和藝術的療癒力量更成為重要主題,如2014年的《安息之沼》。在展覽的最後部分,更有一組2022年的畫作,皆是她在床上進行的創作,故尺幅較細,部分畫作名為《我每天為愛祈禱》,更印證了她所言:「創作藝術是為了治癒全人類」。

6、沉浸式自我消融

草間的鏡房所帶來的沉浸式體驗令人難忘,所以M+於B2層的展演空間設置了《圓點執念──渴望天堂的愛》,這是藝術家今年的最新創作,是對1960年代創作的經典鏡屋和偶發藝術活動的全新演繹,房內四周密布黑白圓點,包括懸吊著布滿白色波點的巨大黑色汽球,房間深處還有一個四周鋪滿鏡面的立方體環境,內裡重複的波點讓人猶如置身無限空間,你將感到自己被消融到宇宙之中,親身感受草間的「自我消融」概念,這大概也像是草間所身處的幻覺世界。

完成了這趟草間彌生藝術之旅後,會經過商店區,內裡有多款「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獨家商品,包括雨傘、襪子、電話殼、杯、tote bag及南瓜擺設等,可以把草家作品帶回家裡。

「草間彌生:一九四五年至今」展覽
日期:2022年11月12日至2023年5月14日
地點:M+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