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鷺露專訪|安全⼝畫廊《線條的氣息》展覽:吸一大口氣,畫一條線

Posted On: 2025-07-31
Category: +852 · Art
Editor:

線條的流動,不只一橫與一直。還有曲彎繞轉、粗幼濃淡,似有形卻無形,有圓有缺,錯過與重疊,一氣呵成。「我希望我畫的線條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好像懂得呼吸,像氣的軌跡一樣。」倪鷺露(Lulu)新展《線條的氣息》,帶來2012年至今逾30幅作品,新舊並濟,簡約抽象,不僅讓觀者經歷一次她這十多年的創作旅程,還宛如走進她的內心世界,共享隱晦的情緒與心事。看她的畫,重點是省略、朦朧、意象,還有在斷續之間的焦慮與不安;從觀賞線條到觀賞路線,請自行摸索。

文:黃子翔 圖:黃子翔、安全⼝畫廊

倪鷺露身後的《跳出又跳入》(2023),正是潘國靈最新詩集《時間跨不過洞兒》封面圖。

要不要加頭髮?

《線條的氣息》展覽作品,不依創作年份順序,而以畫作大小、畫面配搭布局。好像最早一幅《滑倒了》(2012),跟《容許自由不放鬆》(2022),湊成一對。《滑倒了》人物較有面容,那個階段,她仍然喜歡畫出較多質感,「後來愈來愈簡約,有更多留白,希望愈畫愈少,仍足以表達。」《容許自由不放鬆》是近年作品,畫中人已不見樣貌,只留着一圈圈頭髮,「落筆時會想,到底要不要加頭髮?」有時覺得需要,有時不,問她原因,她答不上,「純粹直覺。」

有面容,有頭髮,有衣服,更像一個人,至少是一個角色、個體;如果甚麼都沒有,便是形體化的狀態、情緒、心像,「我的確不是要畫某個人,而是一些情緒、心理狀態,不必畫得那麼實在。」那些「人物」,其實是她的一部分,是對自己的反思,「『他們』有時互相矛盾、爭執、安慰,就像跟自己對話,是一種內省。」用來疏理、治療自己,「我常常畫些東西,自我安慰。」那是畫家的自癒能力。

《流動的》和《震動的》,抽象得連形態都沒了,只剩線條,更無以名狀。

三魂不見七魄

繼續跟着藝術家走,找到另一幅早期之作《興趣小組》(2015)。那是一幅大型水墨畫,純黑白,筆觸簡約,「如果太細張,表達不了那道『氣』。」繪畫時,她以整個身體發力去畫,「是氣的流動和軌跡。」以為畫中只有兩個人,再仔細看,一共三人,真考眼力。她不忘提醒:「三人才成一個小組!」《興趣小組》對她意義頗大,畫了這幅後,她隱約覺得開了竅,漸漸摸到方向,「情願線條『甩甩地』,率性一點,有種童心,避免匠氣,不要顯得太成熟。」

《已經在另一邊門下車》(2017)一片黑藍,也有些白,但不是留白,而是畫出來的,也有刮的效果,她打趣地說:「開始有『刮』的行為!」畫中人已呈非人狀,像靈魂出竅,原來她的確想畫出三魂不見七魄的狀態。2017年作品,另有一幅《探訪你》,二人中間隔着一棵禿樹,右邊的人如魔術師一般,穿過禿樹隔空把手伸向左邊的人,「到底是右邊的人有勇氣接觸別人,還是那隻手其實屬於左邊的人?」

畫於2019年的《蓋着藍,披着紅》,是展覽中最大型的作品,很難繞過它視而不見。毗鄰是2022年的《跟着我一起走》,她說,作畫之際,身邊有很多朋友離開,在畫面左方的人,肢體動作明顯向左移動,拉着右方的人的手,對方卻似在觀望,「要不要走」、「一起走吧」,是他們說不出口的心理對話。

《保護自己離開》是倪鷺露近期最滿意之作,左邊的人,是不安和恐懼,右邊的人,是勇氣。

讓壞事情過去

在訪問中不時提到「氣」的倪鷺露,讀過中國哲學,會通過哲學思想,切入繪畫,也不時站樁,很能感受到身體上氣的流動,「所有東西都跟氣有關。」在繪畫過程中,特別是水墨畫,她很意識到「氣」,「吸一大口氣,畫一條線,畫完了才呼氣。」身體差,情緒差,心不能定,畫不成畫,「油畫尚且可以再塗抹顏料,但水墨畫,線條不能錯,能看出你整個狀態。」宣紙如此神奇,「你怎樣下筆、有沒有補筆、筆觸怎樣,都看得出來。」必須讓壞事情過去,抽離一點,「繪畫時,多是想像當時的情感,而不是當下。」

儘管如此,她畫過一幅《陶醉的》(2024),便是不小心跌進情緒中走不出來的意象,宛如與魔鬼共舞,「那種痛,反而有存在感。」自憐也舒服,「空,更恐怖。」當畫不出一條線時,她寫詩,其文字創作,曾在《未能行動的部分》發表,這本畫冊以年份的形式記錄,從2007年到2016年,「有一年,我連文字都不想寫了,索性留空了。」那年,是2010年,她留了一整年的白。

嘗試鬆開手

學油畫時,老師曾說她「東方」;試試畫水墨,報讀水墨課程,老師又覺得她太「西方」,不肯收她,「最初是有點受傷,但後來覺得老師是對的,因為水墨畫注重傳承,我只想了解水墨畫的技巧和物料,完全沒想過要傳承。」不東不西,還是又東又西?「不管了,我想怎麼畫就怎麼畫。」是次展覽,她不少線條簡約的水墨畫,都創作於2024年,去年她剛好搬到一個新環境,創作力大爆發,一口氣畫出多幅作品,「畫水墨,要開一個『壇』,一畫就好幾幅,閉關不出門。」

《保護自己離開》(2024)是她近期最滿意之作,「幾條線,好像很簡單,其實很難控制,我可是畫了二十張才完成。」左邊的人,是不安和恐懼,右邊的人,是勇氣,「怎樣畫出兩種狀態,中間又要重疊,我試了很久。那麼大幅,弦度差少少,便不是那麼一回事。」雖然是她親自認可的「貼堂作」,但原來這次卻只能「敗部復活」,她最初把畫作圖像交予畫廊團隊時,這幅沒被選中,可能是圖像表達不了原畫神采,「群展倒也算了,但這次是個展,我堅持這幅畫一定要展出!」

《尋找重疊》(2024)有點異曲同工,左中右三人,灰灰白白,交錯重疊,「我有一種感覺,他們有些東西是一樣的,有時好像不斷重複,有時又會不同。」《與遠山連繫》(2024)也很簡筆,有太陽,有山也有水,但換了角度,那山那水是倒置了的人,而太陽的水影,是人頭。《嘗試鬆開手》(2024),石頭堆疊,成了一座山、一個整體,「石頭代表執着。我嘗試一點一點的放下。」

平時不會這樣畫

近年倪鷺露的畫風,有不少轉變,譬如去年的《切割石頭來研究1》和《切割石頭來研究2》,便多了一些色調,不太像油彩,更似塑膠彩甚至水彩,正是她的新嘗試,把油彩稀釋,又以布為筆,刻意抹得很滑很薄,她笑說,很享受那種色彩融合、顏色變化的過程,「我想在簡約中多添一些細節,但仍然保持抽象與留白。」

創作反映內心,她近年心境的確多了一點色彩,「還是有不快樂的時候,但懂得保持距離,不讓自己下沉。」同為去年作品《流動的》和《震動的》,也幾乎認不出是她的大作,如果她之前畫的,是一些似人非人的形態,這兩幅畫,抽象得連形態都沒了,只剩線條,更無以名狀。

2023年的《湖面上的雲》,雲掉進湖上漂浮着,畫中人伸出手,彷彿要捉住它、安撫它,「是遺憾還是甚麼?但其實沒了,你改變不了。」最新作品《雲朵的重量》,既呼應《湖面上的雲》,也似是《流動的》延伸,她嘗試畫一些雲的效果,又把招牌式的小手與人頭,隱沒其中,不知是幽靈還是甚麼,「雲好像好輕,對我來說卻很沉重,被它壓得很辛苦。」

《獎勵路徑》、《反覆接問》、《欠了一點默契》也是今年新作,乍看之下,《欠了一點默契》不像跳着雙人舞?她笑着解畫,「就算跳舞,對方也是失敗的拍檔。」《獎勵路徑》如扭盡六壬耍雜技,至於《反覆接問》,儘管繪畫時不經意,但就是多了一些她平時不會這樣畫的筆觸,沒有那麼順,有點「岩巉」,「但我喜歡。」

倪鷺露《線條的氣息》
日期:7⽉19⽇⾄8⽉16⽇
時間:星期二至六/12:00noon至6:00pm
地點:安全⼝畫廊/香港仔田灣興和街25號大生工業大廈3樓
網頁:www.galleryexi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