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理應和樂?奈何近日看新聞,盡是人類與自然的衝突。從兩牛公路狂奔後被發射麻醉槍身亡,到政府擬重開殺戒解決野豬為患,以至氣候反常大年初三錄得史上最熱氣溫等事件,令人思忖:感傷之外,我們還可做什麼? 「我們未必偉大到改變世界,但至少可參照日本『畫壇仙人』熊谷守一經驗,從日常生活的方寸之地開始,用心觀賞動植物形態,感受四時變化,了解自然的規律,學習拿捏與萬物相處的距離與節奏。」自然畫家及作家葉曉文(Human)看畢電影《綠野仙師 : 熊谷守一》,決定陪大家走進香港美麗後花園之一梅樹坑,暢談影後領會及自身經驗,共同思索自然之道。
熊谷守一的隱士傳奇
Human說「熊谷守一」是誰?他是日本國寶級畫家。1880年,熊谷生於岐阜縣的實業世家,但成長時因喜好自然與藝術,故沒從父母期望從商,而是前往東京美術修讀西洋畫,及參與北海道漁場調查團研習自然景觀。可惜好景不常,當熊谷首席畢業時,父親突然猝死,家境陷入困境, 他無法只靠繪畫維生,只好回故鄉搬運木材,擔任二科技塾的講師,一人身兼多習以解財困。幾經磨難,1922年熊谷跟愛妻大江秀子結婚,婚後孕有五個孩子,過上一段幸福日子。遺憾戰爭爆發,其中3名子女早逝,再為小康之家抹上灰。
連番跌宕與生離死別,影響熊谷的人生觀與藝術觀。家庭與事業考驗,讓他由懵懂變成熟,畫風亦從豪放的野獸派,轉走簡樸的路線; 及至晚年(約70年代),雖然日本經濟起飛、物質條件變好,可是熊谷已看透生命無常、名利如煙,對每日拿重金上門求字的人,甚至國家頒發文化勳章,完全無動於衷。人生最後30年,熊谷足不出戶跟秀子留守老家,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日間於庭院賞花草、聽鳥鳴、觀蟲動,晚間獨自在房作畫,每天心無旁騖地以抽象筆觸,紀錄從花園裡體會的蟲葉美學,靜心參透時間流逝、宇宙永恆等哲思,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以超凡的專注與純真看世界
熊谷特立獨行的隱士風骨,感動了導演沖田修一選取畫家晚年其中一日的時光為主軸,將之改編成電影《綠野仙師 : 熊谷守一》,並力邀兩位家喻戶曉的資深演員山崎努與樹木希林攜手演出這對傳奇的畫壇伴侶。遠在香港的Human看完本片,大有感悟,「首先,熊谷無視世俗名利,30年來專心留守小小家園,靜觀螻蟻足跡、花草枯榮,是難得的純真抉擇。別看熊谷拒絕國家加獎,以為他抗拒跟外界接觸。戲中交代熊谷本性祥和,像溫泉旅館老板蒙昧上門,請求他於昂貴的檜木橫匾題字,熊谷並無拒人千里,願意不問回報地協助,但幫人時卻不屈就書寫違心的東西。相信他對世界的態度是開放的,而甘願放下利慾心,必然是看破世情的由衷取捨。」「再者,熊谷觀察萬物的專注,也讓我為之佩服。導演特別花詳盡篇幅,刻劃熊谷觀看螞蟻的情況,指出他不僅反覆研究螞蟻怎樣提腳、前行、搬食物等,曾經中過風、雙腿行動不算好的熊谷,還會不怕辛苦地主動趴到地面,尋找跟螞蟻平視的角度看世界。另外,還有一幕,講熊谷在生活幾十年的花園,發現一株全新的植物時,展現了『噢!原來你在這裡!』的興奮神色。嘩,這專注和投入的反應,好正!一來,熊谷神情如小朋友般單純,甚為可愛;二來,我也從事畫畫和寫作,深知一個人持續付出時間、保持好奇心地鑽研一件事物,絕不容易。譬如畫飛鳥,不可能單靠影一張相,就呈現到整個飛翔的形態,創作者必須長期留意每組動作,或輔以錄影、文字等來作紀錄。以熊谷身處的時代,科技和方法沒那麼先進,卻願意耗上半生來仔細研究自然,精神實在了不起。」
改變從生活小習慣開始
Human認為離開電影院回歸日常,無論大家是否從事藝術工作,也可因應自身的生活情況,運用不同方式延續熊尊天重地的精神。「尤其全球暖化、極端天氣加劇,我們應該多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切身例子,如近年香港木棉樹常突然開花,或往常三月才開花的杜鵑,今年聖誕已開始花期,看似微不足道的變異,全在揭示某些問題正蘊釀,奈何現代人忙這忙那,缺乏對環境和氣候的敏銳度,所以我們總是後知後覺,大難臨頭不自知。像2016年大帽山出現罕見的結冰奇景,大眾看完新聞就忘掉了,但那次事件後,其實很多小花小草死傷嚴重,今天仍難以完全復原,無奈因為人們的無知無感,一直欠缺積極的跟進與處理。」
汲取《綠野仙師》的訊息,Human建議大家多審視個人生活習慣,重建對自然環境的關注,摸索該怎樣與動植物相處,「簡單如行山別亂掉垃圾已幫到大忙。我因繪畫花草,平均一星期會行兩次山,無論走到哪裡,都常發現人為垃圾。最記得曾在城門水塘看到有人扔了好多袋食完的飯盒,超激氣!你帶得上來,為何不帶走?需知山上環境,不是輕易有清潔人員來撿拾,垃圾長此積下去,破壞力會遞增。」
愛牠就留點距離吧
但愛自然還愛自然,Human提醒別過度憑一己觀感,造成了另一種錯誤的溺愛,「《綠野仙師》一大啟發,是熊谷往往保持恰當的距離,不打擾、不干預地靜觀物之流變。放諸香港,我想起不時在大帽山見到牛吃膠樽,或聽過牛在BBQ場搶牛肉食的事,這怪現象多少關乎人們擅自餵食,改變其生態系統與習性。野生動物自有求生本能,但人類常不問究竟,胡亂以不同食物作飼料,令牠們口味變語、失卻基本生存能力,甚至見膠袋就條件反射來搶食。」
熱話的野豬事件,也是同樣道理,「很多人說怕被野豬攻擊,但有否想過,好端端的牠們為何要襲擊人?其實野豬不受騷擾,是無攻擊的動機,然而當牠們走進人類領域,慣了被餵食,一旦得不到所需,自會作出不如人類預期的反應,加上牠們體形大、攻擊力強,那就構成危險。與野生動物相處,最好尊重其天性,雙方保持恰當距離吧。」
況且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Human說不時見人將野豬捉來當野味吃,甚或行山澗時遇過有些求財者專門於溪澗之間,放下獵獸器捕捉珍貴生物,「像很多人會於澗中放餌捉龜,如捉到金錢龜會十萬元或以上放售,而遇到稍便宜一點的大頭龜也不會放過,總之賣得就賣。其實非常殘忍。你知道嘛,因為人為的非法採集,現在別說看到金錢龜,連大頭龜的數量也急降中。」她傷心的搖頭嘆息,「別為了一己私慾,影響了動植物的生存狀況,如果你真的珍惜牠們,請放手讓對方順天性過活吧。」
第一身的感官體驗最實在
Human的感觸不停留於言語上,而是有認真實踐出來。熱愛大自然的她,除了6年前起自學香港動植物理論,先後於2014年、2016年及2017年,出版圖文著作《尋花》及《尋花2-香港原生植物手札》和《尋牠-香港野外動物手札》,並辦過《花未眠》及《城市森林中的花與牠》展覽,向人解構本地自然故事之外,今年,她還跟漁護署等機構合作,主持過幾場野外導賞團,帶領公眾走進多個香港後花園,發掘被忽略了的好風光。
Human最近帶的導賞團,就在我們訪問當天身處的大埔梅樹坑公園內舉行,「導賞跟看一篇圖文的狀態大不同,可讓公眾以其第一身的感官,聽到鳥語、嗅到花香,感覺更鮮活和具說服力。像你跟我處於公園內,被桂花香包圍著,是否特別醒神?還有,你看腳邊的車前草,如果只用圖文演繹當中科學理論或文學故事,不過是悶透的硬資料吧?但當牠近在眼前,我們可以直接循其形態,即場欣賞葉脈結構、細想詩詞歌賦,過程靈動得多。」
縱然這類自然學習,需花額外時間與心力,但Human卻甘之如飴,「接觸大自然,觀察力最重要,所以我們不用太貪心,更不用貪快。可先按個人喜歡選取研究項目,看點工具書或上網找資料,了解其中概要再決定實戰區域。出發前,不妨也留意如《香港有毒植物圖鑑》或《香港陸棲毒蛇圖鑑》等資訊,以及留心天文台和漁護署的報導,幫助自己分辨活動的危險性及注意事項。到了真正行山或逛公園時,千萬別趕頭趕命,就放緩腳步、細細的看,那怕每次只走上很短的路,但專心地高高低低、上上下下去觀察,長持累積,你總會建立到一點知識與心得,有了滿足感就有學下去的動力。」
後記:花草知多少?
訪問當天,Human非常用心帶領我和攝影師漫步梅樹坑公園,並「行到邊就講到邊」地逐款植物作引介,令我們的欣賞到漂亮動植物之仔,也步增進了不少實用知識。你又想認識以下花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