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力量與美學的對壘:美術指導張兆康的BMW XM感官美學世界

Posted On: 2023-07-04
Category: +852
Editor:

Text:Carson Lin;Photo:Patrick Fong

官能感觀很直接,尤其在於美學世界當中,擁有不同感官層次的事物便會組織起來,構成豐富的現實景象。對立、糅合、進化,一步一步打破常規,衝擊不同官能基礎。創立50週年,BMW M Power再度踏上突破之路,帶來首款高性能混能代表作 BMW XM,引領車系家族展開另一趟破格之旅,並邀請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 – 張兆康 (Ahong Cheung) 擔任創作及藝術總監,假中環泛海大廈打造「BMW XM:BREAK THE NORM」光影體驗空間,由深層次的多重感官體驗了解BMW XM的工藝細節。

坊間認為,汽車與美學和創作的關係,往往存在一種撲朔迷離的空間感,而對於首次踏足汽車界別的張兆康來說,卻是探索和思考的創作領域。今次首度以創作角度接觸汽車,他嘗試顛覆感官衝擊,以最個人的感受出發,引導每位愛車之人從過去到現在、外觀到性能、汽車科技到美術視覺等不同視點,認識汽車與美學更多可能性。

美紙:美紙| 張兆康:康

美紙:首次踏足汽車界別,可否分享一下汽車給你一種怎樣的官能感覺?

康:其實我從小到大都很喜歡車的東西,差不多一出來工作便已經開始駕駛,直到現在。對於我來說,汽車就是很多方面的東西,有時是關於功能性,譬如我最初出來工作會開車駕駛的原因,其實是因為要四出撲一些道具,因為一個行程裡面會有很多地點,然後要很快地去很多不同地方買東西,而如果僅靠計程車的話,要上上落落便會很麻煩,所以不如自行駕駛更方便。汽車,又可以是一些很個人的東西,我覺得每一輛車都帶給我一些不一樣的感覺。我是一個很注重操控的人來,所以很喜歡一些有溝通、當你接觸他時感覺可以很直接的那些汽車。不過,當然去到現實裡或者可能要顧及家庭時,你必須要兼顧功能性的考慮。

美紙:今次為BMW XM設計及策劃一場展覽,接觸過BMW M系後,又有甚麼的感受?

康:以前當然很喜歡「M系」,尤其是最有名亦是最多人會接觸到的 M3 — 自己都曾經有駕駛過,都是感覺很良好。巧合地,早前拍攝《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那條短片時,其實我有機會重新駕駛一輛E35,比較舊的M系列車型。嘩!它令我覺得以前那些汽車,又是給予我另外一種感受。

美紙:題外話,你應該比較喜歡手動入檔吧?

康:是啊,我考了牌之後、最初駕駛的兩部車都是「棍波」操控的。

美紙:「BREAK THE NORM」的主題是由以上的感受所啟發出來嗎?

康:處理上,我先理解整部新車,外國的車廠官網都有一些介紹和短片解釋新車概念的東西,然後我也看了一些外國用家的真實用後感、看到車子的第一感覺等的內容,再根據新車的character去構想,嘗試循新車的設計特性去形象化整件事,或者把一個感觀帶給觀眾。

美紙:今次策劃整場展覽,創作的起點是從何來?整場展覽的構思又是怎樣?

康:「Break the Norm」,其實我覺得新車的整個概念都很創新:試想想,一部高性能的混能車,同時又是一款Plug-In Hybrid。之後你會發現整部車,不論在內和外也有很多新的想法,我覺得這也是BMW很久沒試過的一個全新市場定位,而當我跟BMW的一起構思時,我想以各種感官的方向去思考:究竟可以用哪些感官去感受新車?

譬如聽覺上,會有一個包圍住觀者的聽覺;一些則是視覺上的元素;有一些是關於觸覺,譬如「立體光稜隧道」,你摸到的那些物料是與BMW XM車頂內的物料對應;還又有一些包圍著你,沉沒你的一些東西。其實整個體驗,都是從車的設計出發,接著我們才再去構思怎樣利用一個空間、視覺去呈現這件事。

美紙:踏足了電影行業後,你的對象很多時都是以人為主,今次卻從BMW XM出發去策劃一場展覽,處理上最大的分別在於甚麼?

康:可能我就是用電影的方法去想這一件事。我有做很多服裝設計,其實art direction、costume design也好,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根據的東西,都是從一個角色和一個戲劇出發。我覺得今次是將新車去想像成為一個角色去設計,譬如在那段舞蹈影片裡,我結合了電力和和汽油兩種動力,把它人性化變成為兩個舞者,一個男舞者和一個女舞者, 而二人當中,都有一種力量的比較和結合的處理。

美紙:今次親自執導,可否分享一下以一場舞蹈表演表達創作的原因嗎?

康:因為我覺得那種身體的動作,很能夠表達到力量亦很能夠表達到那種性感的感覺 — 因為汽車,有時候給人一種很性感的感覺。當然,那個性感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所以,那方面都是比較容易用舞蹈去呈現。其實我覺得都相當大膽,因為BMW也給予我們空間,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去呈現整個概念。品牌完全可以給予我們一個自由度,可以完全不呈現新車的外貌,卻以一個舞蹈的形式去呈現新車的特色和性格,的確相當大膽。

美紙:以往處理過不少美術、服務、剪接、廣告及唱片封套設計等工作,而這場舞蹈在不同細節都有悉心設計,可否解釋一下當中的構思和訊息?

康:其實我要多謝排舞家Oceann。因為,其實整個舞蹈都是我和他一起去討論,去構思應該要怎樣設計。我先把一些我想呈現的概念分享給他,跟著他就排了一些舞蹈出來,並在綵排時再一起去想哪些會較容易在影片裡呈現出來。因為有些舞蹈在觀賞時,可能會覺得很好看,但是換成為拍攝時,其實是不容易被拍攝或表達出來。去到研究時,我們也選取了很多在鏡頭上看會覺得好看的元素,例如有關怎樣去調教兩個角色,去完美地結合新車的那個特性。目前為止,我也頗滿意今次Oceann排出來的那個舞蹈,很多時候、很多細節,當我想表達出來時,他真的馬上找到一個方法可以配合到。

美紙:服裝方面?兩位舞者的服飾似乎都有些心思,男的很女性化、女的則是較強悍嗎?

康:我沒有特別去想性別。我反而是在想要怎樣去呈現。今次,我先選擇舞者,所以便選擇了一個比較強壯、較有男子氣的男舞者,因為我們想呈現「力量」的一面;女舞者方面,她的動作都是很女性化,但是我們也不想把她推向為純粹很柔弱,因為我覺得女士都有剛強的一面,而且我都想呈現一些力量;他們兩個個之間要有一個抗衡,兩種不一樣的力量去對抗和結合的那種感覺,這樣會好看一點,所以我就是從這一個方面去想。

另外,當我和造型師去談的時候,大家都討論了一些方向,而我也習慣尊重他們自己的一些美學。今次合作的stylist,我很喜歡他對於男生和女生都有獨特的視覺。當然,我也有一些方向,例如衣服首先要適合跳舞、要呈現到身體的美、要有少許未來感的輕觸點 — 因為無論在造型或內裝上,這部新車本來的科技感就很強烈 — 要有少許前衛感、年輕感。然後,就是把這些元素加起來再放下去的時候,思考究竟甚麼是正確,其實就像樂手「jam 歌」的過程,而不是從一開始就把所有事情定得很固定。

美紙:看見場地出現了三個巨型屏幕,可否分享一下這個設置

康:其實原本的設計是一個立方體,但是因為個觀賞空間、觀賞距離不能太長,結果發現大部分人都看不到中間,或者不能一次過完整地呈現影像。本來,我的確有想過一些可以一次過呈現的設計,但是受到空間所限制,所以我反而先構想,將左、右兩邊設計成有少許不同的觀賞角度,譬如有一個螢幕是聚焦在男舞者,另一個則較多在女舞者身上,然後中間一個二人的全景,以這種方向去處理。

其實在拍攝事前已經要想好處理手法,因為當你拍three channel影片的時候,其實處理已經很不同,整個像素要求也變得很不一樣,它需要一個很高像素的要求,所以那些我都會在事前考慮、計劃好才去做。

美紙:介紹中提到「力與美」,這是在說力量與美感嗎?於你而言,兩者的關係是怎樣?

康:我覺得汽車很多時候都是一種力量和美的結合。很多人嚮往的汽車,其實也是既有力量又要外型、也要很漂亮,那麼我覺得很多設計都會去呈現到這種性格。所以,我設計的時候,都希望在影片、在舞蹈、在那些演員或舞者身上、在空間裡想做到這個效果。

美紙:你又覺得兩者有沒有一種對立的關係?

康:沒有。其實很多時候,好像為那個男舞者設計服裝的時候,其實我反而投放了一些好像很女生的元素,但是穿在一個男生的身上時,其實他也有另一種很男子氣概、很充滿力量的美在當中。可能,有時候當我設計這些東西時,或多或少也想有些挑戰觀眾想法的舉動,探索一下究竟兩者的關係是一些甚麼東西等。

美紙:今場展覽,夾雜了不少「傳統與潮流」的元素 - 現代舞和沉浸式藝術;BMW XM:電油和混能 -在你而言,美學和美感又有所謂的「傳統與潮流」之分嗎?

康:其實很多時候所謂的潮流,尤其是近年的一些潮流,很多時候都是一些「retro」來的,很多時候我們都翻回去以前的一些東西,不論是時裝的元素 — 可能是近年所興起的千禧元素,其實正正就是一個潮流回到以前一些根本、一些歷史裡。在美感方面的潮流,其實很多時候都是一些這樣的循環,但是也有一些新的東西會推動到出來。有時候那些東西是基於科技而出現,譬如我之前有看過一些報導提到輪圈,有些造型、設計,其實是來自於一些科技;或者倒模車身的時候,可能也是來自於一個新科技,或者有一個新的噴油或電腦科技,它又會出現一些新的元素。其實我覺得美學,除了有時候跟歷史有關之外,也跟科技有關。

美紙:今次展覽其中一部分用上沉浸式藝術,為何會聯想到這種創作?

康:有機會可以設計一個這樣的體驗時,我都想觀眾可以有多些交流,這就是第一個考慮。第二個考慮,就是我想整個體驗去到最後的時候,可以有一個包圍著觀眾的感覺,所以那個空間就好像有一種包圍著他的感覺。而當中的影像,便有很多流動性的東西,還有一些巨大化的標語。我反而頗喜歡後者,因為我覺得那些文字和圖像都很奪目、很有對比,其實都是新車想強調的一些特質來的:可能就是一個很無畏的意思,然後有很多對比、很時尚,而另外一方面它也有一種很包圍著你的一種溫柔、舒服的感覺。

美紙:近年經常提起嶄新科技的藝術創作,尤其是VR、A.I.等技術,這些創新科技又有為你的創作、美術工作帶來一些啟發嗎?

康:其實第一次去用 A.I. 做設計,就是之前幫Eason的歌曲《人啊人》製作MV。其實我們整個設計的設定,以至當中有很多由後期公司做的一些畫面,都是用A.I.生成出來。概念上,可能很多時候都是我們構思出一些字,然後我們輸入,之後便看看它可以生成甚麼出來。當然,我們不是真的用上了那些A.I.畫面,但是也有再利用A.I去做一些畫面並發展出更多東西,再放進去看看是一些甚麼。所以我有開始去嘗試使用這些東西,但是對於我來說,它在現階段還是一個工具,一個可以協助brainstorming的工具。

美紙:在你而言,創新科技的普及化,會影響到觀者對於不同創作或設計的深層次領略嗎?

康:之前我有一部即將上映的劇集是關於A.I.的,當時我們也去大學跟一些教授談了一陣子,瞭解一下究竟A.I.是甚麼來。我覺得它生成出來的東西,暫時未必是很生動,因為當中不是一些思考過的東西,但是它有海量的資料,就好像一個圖書館般。但是,那些圖書館的東西是來自甚麼?其實都是來自人。我覺得問題就是,你怎樣去使用那個科技呢?你去使用個科技時,究竟你是從人的角色出發去使用科技,還是用一個甚麼的方法去使用科技?

但是,其實發展出A.I.的時候,他有一個想法的而且確是想超越人。為甚麼要超越人?其實就是因為人會有很多錯誤,人在思考方面有很多錯失。但是我覺得在藝術創作上,你怎樣去做也好,到最後還是要去回到觀眾、觀者那兒,而當去回觀眾、觀者那裡時,其實你還是要想一個方法、一個語言去聯繫及感動他們。而那些東西很多時候均與共同經驗有關。可能就是與一些共同的感知、共同的經驗有關,對於我來說,這些東西就是很關於「人」的東西。

美紙:承上,這種想法又與你的藝術背景有關?

康:我覺得,其實在哪一間學院或者讀甚麼出身,某程度上也可能塑造了你的想法,但是不會完全地影響。其實每個人由進去學院到離開,拿走的東西可能都不一樣,關鍵反而是自己的興趣,或者自己的理念究竟是甚麼,或者你的美學究竟是一些甚麼。反而往往就是這些決定,才是關鍵。可能由於我沒有真正地讀過設計,我沒有那種很有系統地去解決問題的訓練,我往往思考東西的時候都會隨心一些。

美紙:最後大膽一問,創作期間又有想過為BMW XM拍攝一部短片嗎?如是,故事和畫面上的構思又是怎樣?

康:的確有,不過當時新車仍未到港,所以未有進一步構想。其實早前為第41屆電影金像獎拍攝短片時,已經有將汽車的元素放進去。

其實我是很喜歡很多電影裡面的汽車場面,這些都是會讓我嚮往的東西。譬如,《Lost In Translation》的到來和結尾,或者都是Sophia Coppola的《Somewhere》的開首,還有另外就是金基德的《欲海慈航》裡父親教女兒開車的場面,以至濱口龍介的《Drive My Car》等,其實很多電影裡令人很深刻的的情景都是在汽車裡發生。記得濱口龍介曾在訪問中分享,因為汽車的場景可以把一些對白,變成一些流動中的影像。源於汽車本身,就賦予了影像的一個流動性,而我覺得這些都是很可愛的的觀察,也是很有趣的思考來的。

「BMW XM:BREAK THE NORM」光影體驗空間
日期:即日起至7月9日
時間:上午11時至晚上7時
地點:中環泛海大廈
費用:登記免費入場